复旦专家谈血透室感染控制:现状、挑战与未来方向
复旦专家谈血透室感染控制:现状、挑战与未来方向
在2023年“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联合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主任邹建洲分享了血液透析室感染防控的最新研究成果,强调了精准防控的重要性。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普及,透析室感染控制已成为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
血透室感染防控现状
血液透析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部门。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透析室感染事件,如2016年陕西镇安县医院丙肝暴发、2017年青岛乙肝暴发等。这些事件不仅威胁患者健康,也给医院带来巨大损失。
更令人担忧的是,血透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一项针对武汉7154例血透患者的调查显示,新冠感染率为2.15%。另一项上海地区的研究发现,血透患者新冠病毒感染率高达5.1%,民营医院和二级医院感染率尤其高。
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血透室感染风险高的原因主要包括:
透析相关因素:如共用透析机、复用透析器、管路消毒不彻底等。
医护人员操作:未严格执行手卫生、防护措施不到位等。
患者自身因素:免疫功能低下、频繁就医等。
环境因素:透析室空间密闭、人员密集等。
精准防控措施
邹建洲主任提出了一套全面的感染防控体系:
透析前管理
合理布局:透析室应分区明确,标识清晰,确保人员流动符合洁污分离原则。
通风与手卫生:治疗区域应保持良好通风,配备空气净化设备和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隔离区域设置:为传染病患者设置独立的透析区域,配备专用设备和物品。
透析过程管理
人员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感染防控培训。
健康管理: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定期进行传染病筛查。
物品管理:严格管理耗材使用,规范复用透析器,加强医疗废物处理。
环境消毒:每日透析结束后对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注意血液污染区域的处理。
透析后管理
质量评估: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定期评估医疗质量和安全。
内部督查:加强医务处、院感、护理部等多部门联合监管。
外部监督:认真对待卫生行政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监督检查。
未来发展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倪兆慧教授指出,居家血液透析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居家透析不仅能降低交叉感染风险,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患者培训、设备安全、应急处理等。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居家透析有望成为血透治疗的重要补充。这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和配合。
血透室感染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努力。通过精准防控和不断创新,我们有望为血透患者创造一个更安全、更舒适的治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