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平台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外卖平台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10月31日,美团外卖对外发布食安三大举措,包括建立违规商家公示机制,推进平台巡检、三方抽检,打造智慧食安管理体系等系列措施。这也是继两周前调整流量倾斜政策、鼓励餐饮良性竞争之后,美团外卖根据“繁盛计划”整体规划,与餐饮商家一同深耕、助力餐饮生态繁荣的又一动作。
外卖平台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
随着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作为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桥梁,外卖平台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美团为例,其推出的食安三大举措体现了平台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最新进展:
违规商家公示机制:对存在证照或资质问题、食安违规等不合规经营商家进行下线处理,并定期在美团外卖App规则中心违规公示页面进行公开披露。今年8月底以来,美团外卖已累计完成百万级店次商家的资质检核。
平台巡检与三方抽检:建立平台食品安全专项服务团队,通过实地巡检,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商家提出整改意见。今年8月以来,美团外卖已累计在39个城市完成12万店次业务人员巡检,督促并帮助近10万店次商家完成门头一致性、地址交叉校验、卫生改善等问题。此外,引入第三方监测机构,针对高销量、高客诉商家,定期展开外卖餐品的安全抽检。
智慧食安管理体系:建设食品安全智控系统,采用AI与大数据技术,自动研判商家食品安全风险并实施分级管理,前置识别、拦截违规商品,精准定位问题并采取治理整改动作。同时在系统内置资质临期多节点的强预警功能,多方位确保商家经营资质合规。
法律法规的要求与规范
为加强外卖食品安全管理,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防范外卖餐饮浪费规范营销行为指引》,对外卖平台和商家的营销行为、餐品信息展示、促销规则等作出详细规定。其中与食品安全直接相关的条款包括:
餐品信息展示:鼓励平台在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应用场景,设置品类、主要原料、口味、分量、制作方法、建议消费人数等供外卖商家填写的选项,引导外卖商家如实准确填写餐品信息。
促销规则:科学设置满减促销规则,优化满减凑单机制,引导外卖商家规范自身促销行为。
广告内容管理:依法依规加强对平台内经营者发布的广告内容的监测、排查,禁止发布宣扬无节制饮食、过量饮食无害健康等违背公序良俗的违法广告。
数据统计与标准研究:鼓励网络餐饮平台加强餐饮数据的调查统计,积极开展网络餐饮领域反食品浪费标准的研究,配合监管部门、行业协会进一步完善小份餐品等标准。
实际案例:消费者维权之路
家住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的王先生于2023年7月在美团上购买了一份外卖,四个菜两份米饭共计58元。收到外卖后,王先生发现其中一份米饭有虫子,随即与商家进行协商,商家提出赔偿2元米饭钱,同时通过外卖平台保险赔付117元。
王先生不同意该赔偿方案,起诉至夷陵区人民法院,要求商家支付1000元赔偿金及退还点餐费58元。庭审中,双方各执一词,商家认为,自己证件齐全,并非小作坊,王先生发现的虫子附着在饭盒外面,可能是因为送餐地点路途较远,途中出现了虫子,加上王先生此前有过相似起诉记录,商家对米饭中发现虫子的真实性存疑。
王先生提供了当天收取外卖的视频光盘记录,视频显示,饭盒的盖子上有虫子,里面也有虫子,且虫子附着在水滴里。
经过法官调解,原被告双方互不相让,均不认可对方提出的解决方案,庭审只能暂时告一段落。为快速化解矛盾、解决纷争,承办法官李文哲庭审后分别给王先生和商家拨打电话,并在微信上多次沟通。一方面,对商家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条目的讲解,另一方面对王先生进行情绪安抚,在餐饮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希望其能够对赔偿金额作出让步。
经过多次调解,商家最终赔偿王先生除去餐费之后的942元,王先生撤回对该餐饮店的起诉,并承诺不再对该商家主张任何权利。
专家建议:构建多方共治体系
面对外卖食品安全问题,专家建议构建一个由政府、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
政府监管:政府部门应结合外卖行业的新特点、新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高效智能的监管体系。
平台责任:外卖平台应完善商家入驻审核机制,对经营场所、卫生条件等严格审查监管力度,通过完善商家资质审核、风险管控、举报处理等机制,确保证照信息真实有效,避免租借证照、代开店铺等行为。
商家自律:商家应建立健全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制作食品,合理确定数量、分量,减少原料、成品浪费及厨余垃圾产生。
消费者维权:消费者在选择网络订餐时,要保存好网络订餐相关凭证,收到外卖时当面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干净,若发现外卖食品有异物,应注意保存发现异物过程的相关证据,比如录制发现异物过程的视频,拍照留存,有条件的情况下保存证据原物,然后拿起法律武器积极维权。
外卖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位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安全、放心的外卖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