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公园探秘:广州明城墙的历史足迹
越秀公园探秘:广州明城墙的历史足迹
近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了小马站—流水井古城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揭示了从东汉到唐代广州城西城墙的演变历程。这次发掘不仅发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墙遗迹,还包括了丰富的建筑基址和文物,为研究广州古城的发展和变迁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在广州市越秀公园内,一段历经600多年沧桑的明代城墙,静静地诉说着这座千年古城的辉煌历史。这段城墙不仅是广州现存最完整、最长的古城墙,也是广州明初三大古迹之一,被誉为广州的“城市名片”。
历史溯源:从洪武年间到现代
广州明城墙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加强广州城防而下令修建的。据《广东通志》记载,当时的广州城“周长三千七百九十六丈、高二丈八尺”,设有城门、城楼、敌楼、警铺等防御设施。崇祯十三年(1640年),为增强防御能力,城墙再次加高七尺,增厚墙基,并每隔二十丈设置台阶。
1918年,广州城内大多数城墙和城门楼被拆除,唯有越秀公园内的一段城墙得以幸存。这段城墙全长约1137米,横跨越秀山,成为广州现存最古老的城墙。2013年,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着其历史价值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
建筑特色:青砖红石的岁月印记
越秀公园内的明城墙采用青灰色大砖砌筑,以红砂岩石块作为基座,展现了明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城墙依山势蜿蜒起伏,东起小北门,西至大北门,沿途分布着多个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镇海楼,这座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五层楼阁,原名望海楼,曾是广州城的制高点。楼高28米,朱墙绿瓦,气势雄伟,是羊城八景之一。登上镇海楼,不仅可以俯瞰越秀公园的秀美景色,还能远眺广州新中轴线上的现代建筑群,感受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
文化价值:历史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越秀公园内的明城墙不仅是一段古老的防御工事,更是一处充满人文气息的游览胜地。城墙沿线分布着多个景点,如东秀湖、中山纪念碑、五羊石雕等,每一处都承载着广州的历史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城墙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在越秀公园南越路段的古城墙旁,运动爱好者沿着道路慢跑,游客坐在一旁欣赏这段城墙,品味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在镇海路前行,可以欣赏硕大繁盛、盘根错节的树根与城墙融为一体的奇特景观。“越秀山明城墙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城墙上攀爬着盘根错节的榕树根。历经多年生长,榕树根早已深深扎入城墙,与城墙融为一体。”越秀公园讲解员蓝玲玲介绍。
近年来,广州市越秀公园、广州博物馆等文旅单位对越秀公园古城墙进行保养维护,探索文物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新途径,开发出类型多样、内涵丰富的互动体验项目,通过一系列举措讲好越秀山故事,串联公园城市记忆,展现千年越秀山的活力与魅力。
旅游贴士:漫步古城墙,感受历史脉搏
游客可以从越秀公园东门进入,沿着古城墙路漫步。途中可以参观镇海楼,了解广州历史;可以在东秀湖畔休憩,欣赏湖光山色;还可以登上城门楼,远眺广州城市新貌。建议选择春秋季节前来游览,此时天气宜人,适合户外活动。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历史遗迹,公园管理方提醒游客在参观时注意以下事项:
- 不要在城墙上刻画、涂鸦
- 不要攀爬城墙
- 不要破坏城墙上的植被
- 不要随意触摸城墙上的文物
广州明城墙不仅是广州历史的见证,更是岭南文化的瑰宝。它静静地矗立在越秀山上,诉说着广州这座千年古城的辉煌历史。无论是城墙上的青苔,还是石缝里生长的小草,都为这座南国古城墙增添了独特的风韵,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感受历史的厚重与城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