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版《红楼梦》:宝玉与晴雯的戏剧再现
北大版《红楼梦》:宝玉与晴雯的戏剧再现
近日,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执导的《情观红楼梦》在九一剧场上演。这部校园戏剧通过简洁而诗性的手法,生动地再现了宝玉与晴雯等红楼儿女的经典情缘。演员们在空荡荡的舞台上自由穿梭于不同时空,用真情演绎出《红楼梦》中的至情和至美,让观众仿佛置身大观园之中,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创作背景与目的
《情观红楼梦》是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担任导演的校园戏剧,旨在以创新的方式演绎《红楼梦》这一经典文学作品。该剧以"情"为切入点,通过演员们的表演,深入挖掘大观园小儿女们的"青春梦"的美感意象和内心世界。
演出内容与形式
该剧以"补天石苦求再转世"为引子,以中国戏曲的美学和方法重构小说的多个时空。演员们在"当代空间—太虚幻境—大观园"三个戏剧时空中自由穿梭,编织发乎真情的叙事段落,凝练充满哲理的诗性意象。
演出涵盖了《红楼梦》中的多个经典段落,如"太虚幻境""共读西厢""可卿之死""元妃省亲""海棠诗社""黛玉葬花""凤姐之死""晴雯撕扇""探春远嫁"等。通过演员们的精彩表演,生动诠释了"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意旨。
艺术特色与创新
《情观红楼梦》的舞台设计独具匠心,摒弃了传统的布景和道具,采用空荡荡的舞台,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无限可能。这种"空故纳万境"的设计理念,使得舞台成为一个高度能动的戏剧空间,可以随演员的表演灵活转化为各种情节所需的环境。
该剧还巧妙运用了戏曲的美学元素,如圆场、云手等动作程式,以及面具、红绸等象征性道具,增强了演出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同时,通过"叙述体戏剧"的方法,让"红楼梦故事"真正做到了"随情而观"。
观众反响与评价
观众对《情观红楼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剧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将《红楼梦》的精髓呈现在舞台上。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晓鹰评价道:"这种'以美学的眼光和美学的思维'创造出的'诗的真实',之所以能在舞台演出中得到顺畅而强烈的呈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剧作对于舞台的巧妙构思。"
《情观红楼梦》的演出不仅展现了《红楼梦》的文学魅力,更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正如导演顾春芳所说:"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激情、勤勉,以及对中国美学和文化的热爱。从你们身上我充分相信中国文化和中国美学是大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