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诗词中的灯谜:一场跨越千年的智慧游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诗词中的灯谜:一场跨越千年的智慧游戏

引用
网易
6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RN69JKN0552C9ZL.html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RQR73MV0552FEQ1.html
3.
http://www.sxycrb.com/2024-02/22/content_333083.html
4.
https://assets.msn.cn/content/view/v2/Detail/zh-cn/AA1ypjR7
5.
http://dengmicn.com/
6.
https://www.stheadline.com/learning/3382338/%E7%87%88%E8%AC%8E%E8%B5%B7%E6%BA%90-%E9%9A%B1%E8%AA%9E%E4%BB%A5%E8%AB%AB-%E4%BB%A5%E8%AC%8E%E6%B6%88%E9%81%A3-%E7%9B%A1%E9%A1%AF%E6%96%87%E6%B0%A3%E5%B0%88%E9%A1%8C%E6%95%85%E4%BA%8B

灯谜,这种独特的文化游戏,将诗词的优美与谜语的趣味完美结合,千年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从唐代的王维到清代的曹雪芹,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留下过精妙的灯谜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挑战这些藏在古诗词中的灯谜吧!

01

唐代:以画为谜,意境深远

让我们先从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开始: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首诗看似在描绘一幅自然景象,实则暗藏玄机。谜底就是“画”。为什么呢?因为画中的山虽然有色,但走近听不到水声;画中的花不会因为春天过去而凋谢,画中的鸟也不会因为人的到来而飞走。这种以诗写画的构思,展现了王维作为画家兼诗人的独特视角。

02

宋代:自然现象的诗意表达

宋代文学家苏轼也是一位灯谜高手。他的这首诗看似在写景,实则是一个巧妙的灯谜: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叫明月送将来。

谜底是“影子”。为什么呢?因为影子会重重叠叠地映在瑶台上,怎么扫都扫不掉;太阳下山后影子消失,月亮升起时又会出现新的影子。苏轼用生动的诗句,描绘出了影子这一自然现象的特点。

03

清代:生活用品的趣味描写

到了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创作了不少灯谜诗。其中有一首描写了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品: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谜底是“风筝”。诗中描绘了儿童放风筝的场景:清明时节最适合放风筝,一旦风筝线断了,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它随风而去。曹雪芹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

04

古代文人的灯谜轶事

除了诗词中的灯谜,古代文人之间还流传着许多有趣的灯谜故事。比如明代的徐文长,有一次在杭州西湖边看到一个灯谜:“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他立刻对出了下联:“乌龙上壁,身披万点金星。”这两个灯谜的谜底分别是油灯和杆秤,徐文长的才思敏捷令人称道。

05

灯谜文化的传承价值

从这些古诗词中的灯谜,我们可以看出,灯谜不仅是一种文字游戏,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承。它融合了诗词的韵律美、谜语的智慧美,以及生活的趣味美。在古代,灯谜常与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相结合,成为人们娱乐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今天,虽然灯谜已经不如古代那样盛行,但它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在一些传统节日或文化活动中,我们仍然能看到灯谜的身影。它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所以,不妨在闲暇时,约上三五好友,一起猜猜灯谜,感受这份来自千年前的文化乐趣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