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癌症术后中医调理,中西医结合治疗1+1大于2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癌症术后中医调理,中西医结合治疗1+1大于2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8280439078200665

癌症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癌症治疗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西医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直接攻击癌细胞,而中医则通过调理身体的整体状态,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两者相辅相成,可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从中医的角度认为癌症发生与正气虚损、邪毒入侵关系密切,治疗上分粗为扶正与祛邪。扶正即通过调节自身免疫功能,来达到抗癌目的;祛邪则直接对付病灶,抑制肿瘤生长。

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在癌症治疗上,除了以正规西医治疗,若再加上中医药辅助治疗,增强自身抵抗力、免疫力,缓解治疗时所产生的副作用,就能达到1+1大于2的良好功效。

西医对点攻邪中医扶正固本

中西医携手合作,协同整合治疗癌症,可谓攻守有致:西医以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标靶药物等「攻」的方式将癌细胞尽可能消除殆尽,可谓攻邪;「守」就是扶正,中医在治疗癌症过程中(治疗前、治疗后、追踪期等时段)适时介入,依患者个人体质之别, 给予对症下药的体质调理,帮助癌症患者提升自体免疫力、提升存活机率,减缓副作用带来的身心不适等,帮助不可小觑。

同样的治疗方式时常在不同的人身上产生不同结果,这其中差异无非是自身免疫力的差异。

中医善长扶正固本,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和调节能力,这些能力都增强之后,治疗效果自然好。中医的全局观从根本消灭孕育癌细胞的温床,对于癌症的治愈率及患者的存活率都有相当大的帮助。

四种癌症治疗类型三项中医调养大方向:

当患者进入癌症治疗阶段,例如,手术、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标靶药物治疗等,这时,须经由正规西医治疗评估,是否加入中医来辅助治疗调养,提升身体自我修复能力,减缓癌症及癌症治疗的伴随症状,使癌症治疗更加完整。

中医认为「手术」耗气伤血,患者多表现有气血双亏,或气阴两伤,或营卫失和,或脾胃失调,医师会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调理。

病人接受放射治疗后,身体被辐射之热邪灼伤,导致热毒过盛,邪气伤津耗液;

化疗之后,主要导致胆腑和脾胃气机升降失调,病邪蕴积中焦、胆气失和、脾胃气虚等机理。标靶治疗则类似中医辨证论治,毒副作用常见于皮肤、肠胃道毒性及骨髓抑制作用等。

以上这四种癌症治疗方式,中医的调养因应之道皆有不同,务必经过专业中医师诊断,给予正确的中药调理以及饮食建议。而一般中医的癌症术后调养大原则如下:

1、调理脾胃:

癌症术后大多数患者胃口差、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如单纯表现为脾胃气虚、脾胃不和,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一般能增强食欲和精神体力。少盐的四神汤、陈皮、半夏、茯苓、黄芩、紫苏叶、厚朴、炒白术等也有助于肠胃不适的改善。

2、养阴生津:

有些患者术后表现口舌干燥、舌光无苔、食欲极差、恶心、大便燥硬等,属胃阴大伤、津液亏耗的症状。必须投入大量养阴生津中药,如麦冬、石斛、天花粉、玉竹、生地、玄参等。

3、益气固表:

手术后,大多会有自汗、动则多汗等营卫不和表现。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表示心气亦虚。治疗以益气、敛汗为主,常用方药玉屏风散加太子参、五味子、白芍、浮小麦、麦冬、防风、黄茋、牡蛎等。

其他如出现骨髓抑制之副作用,如白血球、血小板不足等,以黄耆、鸡血藤、枸杞、菟丝子等来补肾益气血。肿瘤病人普遍存有瘀血症状,常用中药有三棱、莪术、丹参、苏木、鸡血藤来活血化瘀。若因放疗而产生皮肤炎、肺炎等症状,可用百合、天门冬、麦门冬、桑白皮、板蓝根来滋阴润肺。

不要急着乱进补!

另外,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为体虚而乱吃补,像是常见的姜母鸭、羊肉炉、药炖排骨等,都是极为错误的!当身体处于发炎或感染时,进补料理反而会加剧发炎。一般医师也会建议起码在治疗过后两周,伤口有了起码的恢复再来进补,才是正确的调养方式。建议治疗前中后,如果想用中医药膳调理,务必经过专业中医师诊断与建议。

先调理「气滞血瘀」再进补恢复动能

正确的术后调理观念,应该是先调理「气滞血瘀」。术后首要任务是增加身体的代谢,赶快把堆积在局部的瘀血、组织液、发炎物质送走,之后才能开始重建。原则上「手术第二周后」,伤口恢复差不多后,才开始进补较恰当。初期补品以鱼肉为主,除了补充蛋白质,还兼有利水的效果,帮助水肿消除,加快伤口恢复。

手术第三周后,如果伤口恢复状况良好,伤口干、不红肿热,就可以炖些药膳来进补,像是黄耆、红枣、川芎、鸡血藤等中药加大骨头一起炖汤。若有切除骨头的手术,则选择续断、骨碎补等中药来长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