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雨水节气养生指南:防倒春寒,养脾胃,助健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雨水节气养生指南:防倒春寒,养脾胃,助健康

引用
腾讯
9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08A03MC700
2.
http://www.mod.gov.cn/gfbw/gffw/ws/16287053.html
3.
https://news.southcn.com/node_96b737051b/0ff6e262ca.shtml
4.
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365809.html
5.
http://www.hgaas.com/fw/syjs/2024-04-08/2960.html
6.
http://www.yixing.gov.cn/doc/2025/02/08/1293501.shtml
7.
https://www.taixing.gov.cn/ztzl/ztlb/qgjczyygzsfxcjzt/zcxc/art/2024/art_32dbed4a22334f899dbf29cfbe7d87e6.html
8.
https://www.edh.tw/article/29943
9.
https://npower.heho.com.tw/archives/318228

雨水节气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降雨的开始和雨量的逐渐增多。此时气温回升、降水增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雨水节气对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尤其对返青的油菜和冬小麦等作物影响显著。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需及时灌溉,而淮河以南则需清沟沥水以防湿害。

雨水节气养生,调畅肝木、健运脾土。在广东地区,雨水节气同样预示着“回南天”的渐进。这个阶段,天气变化频繁,时而潮湿阴冷,时而温暖干燥;气温起伏不定,乍寒乍暖,非常考验人体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春季为阳气生发、肝气旺盛的时节,中医理论肝木克脾土,肝气过旺容易损伤脾胃。同时,雨水节气,降雨量增加,特别是“回南”之时,天气潮湿,水湿、寒湿之邪也容易导致脾胃的损伤。因此,雨水节气的调养要点在于“健运脾胃以防湿滞,调达肝木以助升发”。

雨水节气调养原则

起居养生方面,谚语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春天来了,白天渐长,黑夜渐短,自然界阳气渐长,而阳主动,阴主静。此时,应顺应天气的变化,跟着自然界的节奏来安排生活,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因此,雨水养生要晚睡早起,才有利于肝气的升发。穿衣方面要重视“春捂”,特别是高血压、肾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切忌气温稍稍升高就急于脱下冬装,以防气温的上下起伏导致血压波动、病情反复。而对于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群,也应该适当保暖,预防因感受风寒而导致感冒、头痛、呼吸道感染等。

饮食方面,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日常饮食中减少酸味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甘味食物的摄入量,以健运脾胃。如红枣、豆芽、豆苗、芡实、山药、胡萝卜、茼蒿、芹菜、南瓜、木耳、丝瓜、柚子、甘蔗等。同时可适当选用一些具有辛香气味的蔬菜、调料作为酌料,一方面通过与食材合理搭配增加食品的美味,另一方面通过辛香之味发挥醒脾助运化,疏畅助升发以及辛散表邪的功效,如韭菜、葱、芫荽(香菜)、小茴香、春砂仁、草果、陈皮等。对于肝气不舒,平素容易生气、发火或常感郁闷的人,则可以选用玫瑰花、合欢花、茉莉花等泡水当茶饮以芳香理气,舒缓肝郁。

运动方面,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但是雨水节气运动养生应注意避寒防湿。特别是老年人晨练不宜过早,应该在气温较暖的白天,选择避风、干爽的地方进行。在潮湿、多雨的“回南天”应该注意避开湿滑地带,防止跌倒。运动形式最好选用较温和的散步、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动作柔和的健身操为主。运动量以微汗出为宜,以利于气血从体内向皮肤及四肢运行,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尤其要重视的是散步。《老老恒言》认为散步的好处是“此养神之道也,散步所以养神”、“步之筋,步则筋舒而肢体健”、“饭后食物停胃,必须行数百步,散其气以输于食,步则磨胃而易腐化”。即散步可以养神、舒筋、消食。尤其是对于那些年老体弱、脾胃功能虚弱的人来说,散步显得更为重要。

情志养生方面,中医学认为,肝主生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故称之为“刚脏”,在五行中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春气相通应。春季阳气生发速度开始快于阴气,肝火也处在了上升的势头,需要适当地释放。又因肝喜疏泄厌抑郁,生气发怒易让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导致各种肝病。因此,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力戒暴怒或心情忧郁。顺应春季万物生发向上的趋势,尽可能保持情绪舒畅,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及时释放压力,疏导不良情绪,并可辅以经络拍打、经络操等方式以疏通经络、调畅气机。

雨水养生小妙招

防潮除湿保安康。随着天气转暖,室内逐渐开始出现回潮现象,湿气加重的问题让人甚是懊恼。潮湿天气时,腰膝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还有各种软组织风湿病容易出现症状反复或加重。及时使用吸湿剂、除湿包等保持室内干爽,或可利用空调或专门除湿器抽湿,以免家具霉变、衣物湿冷致病。家中食品防潮也不容忽视,食物尽量放入冰箱,干货注意密封保存,家中药品除密封外也可考虑加入安全的干燥剂。

少沾油腻胃肠轻。雨水时节湿气渐重,若肥甘厚腻摄入过多,湿气内外交困容易滞伤脾胃而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胃肠型感冒、消化不良、胃炎肠炎等容易发生。饭局多的朋友注意多吃蔬菜减少油腻,饭后零食不宜贪嘴,饱餐后可适当饮用大麦茶、橘普、花茶等消滞醒脾。次餐或次日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让消化系统得到充分休息和调整而恢复活力。

“艾”护阳气祛寒湿。雨水时节“风、寒、湿”当道,所谓“寒从足下生”“湿性重浊”,艾叶煮水泡脚能散寒除湿、温经通络,于此时用于防病保健最适合不过。可取艾叶50克加水3000毫升大火煮沸后小火续煮5分钟,放凉至40-50℃泡脚,对容易外感、有关节疼痛的朋友非常合适。家中也可常备艾条,艾灸大椎、涌泉、足三里、神阙、关元等穴位,有健脾益气、护阳强身的功效。糖尿病患者注意泡脚时水温不宜过高,艾灸时掌握好艾条与皮肤间的距离,以免烫伤。

摩腹调脾助运化。雨水时节人们容易出现胃肠不适,简单的摩腹动作有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可帮助改善症状,男女老少都适合。具体方法:搓热双手,然后双掌重叠置于腹部,以脐为中心,用掌心沿顺时针方向由内向外按摩36周,再逆时针方向由外向内按摩36周,卧、立均可。建议饭后半小时、晨起或临睡前进行。摩腹动作简便易行,有助于防治胃肠疾病,可用于日常保健。

早起梳头养气血。《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天阳气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春天梳头,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早上起床后,舒展一下筋骨,再缓缓梳头一百下,人即刻清爽起来。

雨水节气有三忌

01忌冷水。尽管冷水洗脸可以保健,但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若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很容易侵入关节出现酸痛。

倒春寒预防措施

在应对“倒春寒”天气时,农户要加强苗期低温锻炼,提高秧苗抗寒能力。在幼苗出齐后,及时对苗床进行通风,并随着天气转暖逐步加大通风量,以低温锻炼幼苗,提高其适应低温环境的能力。同时适时灌水,或用喷雾器对植株表面喷水,缓解冻害,也可临时加温和熏烟,有效减轻或避免冻害。应对春旱天气,农户要选择耐旱性强的蔬菜品种。作物移栽初期及作物幼苗期要及时灌水,浇水后及时进行中耕松土,切断土壤表面毛细管,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增强蔬菜抗旱能力。同时,及时补充速效肥料,且施肥宜在早晚进行,做到勤施薄施,并配合施叶面肥,以此来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植株自身抗逆性。

饮食建议

雨水节气有两个明显特点,即雨渐多,风渐大。雨水增多易加重人体湿气,使人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甚至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大风天气易使人出现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上火”表现。因此,雨水节气既要健脾祛湿,又要防燥。建议大家在饮食上遵循“省酸增甘”的原则,即在日常饮食中减少酸味食物的摄入,增加甘味食物的摄入,以健运脾胃。红枣、芡实、山药、胡萝卜、茼蒿、南瓜、蜂蜜等,都属甘味食物,雨水前后可适当多吃。山楂、西红柿、柠檬、柑橘等,都属酸味食物,雨水前后应适当少吃。同时,可适当摄入具有辛香气味的蔬菜、调料,如韭菜、葱、芫荽(香菜)、小茴香、陈皮等,既有助于脾胃运化,还能起到驱除寒湿之邪的作用。此外,雨水前后宜食新鲜果蔬及汤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豆芽、香椿、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甘蔗等),有助于补充水分、润燥泻火。粥是易消化的食物,对脾胃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春季可适当食用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薏米粥等,有助于生发阳气和养护脾胃。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时不要过量,保持七分饱即可。

养脾四招

1.捂住下身。雨水是全年寒潮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建议大家不要过度减衣,可将保暖的重心放在下半身,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则,腿脚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

2.多食粥汤。粥类素来有健脾利湿、养胃和胃的功效,《千金月令》曰:“正月宜食粥”,雨水前后服用养生粥对润和脾胃大有益处。

砂仁鲫鱼汤
功效:醒脾开胃、利湿。
配方:鲜鲫鱼150克,砂仁3克,陈皮6克,生姜、葱、精盐各适量。
做法:将鲜鲫鱼刮去鳞、鳃,剖腹去内脏,洗净,将砂仁放入鱼腹中,然后与陈皮共同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烧开,放入生姜、葱、精盐,煮至汤浓味香即可。

金橘山药小米粥
功效:疏肝健脾。
配方:金橘20克,鲜山药100克,小米50克,白糖15克。将金橘洗净,切片备用。
做法:山药去皮,切片,与金橘片及淘洗干净的小米一同入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开,改用小火熬成稠粥,加入白糖即成。

银耳粥
功效:补脾养胃、益气生津。
配方:银耳3克,大米50-100克,冰糖(或白糖)适量。
做法:摘净洗好银耳,淘洗干净大米,放入锅内同煮粥。熟时加入冰糖(或白糖),每天一次。

3.摩腹提肛。春季当以保养“阳气”为主,睡前摩腹提肛,有助于养护体内的阳气,达到运脾固肾的效果。
摩腹:应仰卧,以肚脐为中心,手掌在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200次,有利于促进消化,提高睡眠质量。
提肛锻炼:宜平躺,两手并贴大腿外侧,两眼微闭,全身放松,以鼻吸气,缓慢匀和,吸气同时用“意”提起肛门及会阴部,肛门紧闭,腹部稍用力向上收缩,屏住呼吸稍停2-5秒,再放松并缓缓呼气,呼气时腹部和肛门慢慢放松。这样一紧一松做9次,长期坚持可固精益肾,提振阳气。

4.饮食以平。雨水时节气候转暖,但风多物燥,食物以平性为宜,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慎吃辣椒、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为宜。

防湿邪

湿邪根据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内湿和外湿,若不小心感受了湿邪,应及时祛除。感受外湿,与潮湿的气候环境有关,初受湿邪,邪未深入,可从表而解。如喝杯温热的红糖姜枣茶、泡个热水脚使微出汗对祛除外湿有不错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内湿。内湿的产生主要与脾胃的运化失调有关。因此,雨水养生,调理脾胃很重要。雨水多湿冷天气,不要用冷水洗澡,洗头后要及时吹干,以免湿邪内侵,导致关节肿痛和头痛。“寒从脚起,湿从下入”,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能起到很好的温散寒湿效果。

雨水多吃“3菜”

1.吃春笋。常听人说:“雨后春笋”。雨水节气,正是笋最鲜嫩的时候。春笋虽然性味偏寒,却有一种生发之性。《名医别录》中说,春笋能“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从营养学角度看,春笋中膳食纤维含量丰富。春季吃笋,在疏肝理气的同时,还能润肠通便。

2.吃豆芽。雨水之后,适当多吃点芽菜。豆芽的生发功效,既顺应阳气生长的时令特点,又可以健脾化湿,调理因春雨连绵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湿困脾胃证。豆子“变身”为豆芽后,维生素含量有所提高。原本含有的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物质,会降解成小分子。更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又不易引起胃肠胀气。

3.吃韭菜。《本草纲目》里记载,韭菜在四季的味道是不一样的:春则香,夏则辣,秋则苦,冬则甜。韭菜叶热根温,生吃可以补血、行血;熟吃可以补中健脾,中医称为“肝之菜”。春天韭菜最鲜、最嫩、最应景,最有助于我们疏肝理气。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在雨水节气保持元气满满,远离疾病困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