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小妙招:告别晨起怕冷
冬季养生小妙招:告别晨起怕冷
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我们不仅要面对寒冷的气候,还需格外注意维持身体的活力与心理的宁静。古人有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做好冬季养生对于来年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冬季养生的重要性
冬季是一年之中阳气向下向内收敛封藏的季节,消化力较之夏秋有所增强,是进补的最佳时机。冬季调补身体,使肝肾之精得以充盈封藏,来年春天阳气则会更好地升发,体质得以提升。不同体质人群亦有不同的健康保健侧重点,冬春养生需因时(季节特点)、因人(体质特点)、因地(地域特点)制宜,综合制定调养策略。
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
起居调养:冬季应遵循“早睡晚起”的原则。早睡能够保养人体阳气,使身体保持温热状态,而晚起则可养人体阴气,待日出之后再起床。睡觉时不可蒙头大睡,因被窝中空气不流通,氧气会稀少。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睡觉,会感到胸闷、恶心,甚至会从睡梦中惊醒并出虚汗。
精神调养:中医讲“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追求内心的平静非常重要。冬至时节,人们其实很容易感到郁闷。因为冬季大多数时候天空不像夏天那样总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这样的天气容易让人心情低落。所以,我们应当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总是烦躁不安,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拥有一个好心情。
运动调养:适度锻炼对心血管、呼吸、消化、运动、内分泌等系统都大有益处。这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些强度不高的体育活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也可以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去爬爬山、散散步。锻炼应以微微出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因为汗多会泄气。
饮食调养:肾脏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充足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在饮食上要时刻关注肾脏的调养,适当多吃动物性食品、豆制品以及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例如: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
防病保健: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也……”其意思是冬季应减少咸味食物,多吃苦味食物,以养心气。但需注意,不能进补过度,否则就会出现肾水过旺的情况,从而导致肾水克制心火太过,造成心气虚弱。
具体养生方法
- 饮食调养:推荐温热滋补的食物,如羊肉、核桃、黑芝麻等,以及具体的食疗方。
肉苁蓉炖羊肉
【原料】羊肉250克,肉苁蓉30克,陈皮1瓣,当归2片,生姜适量,食盐少许。
【做法】羊肉洗净切块,焯水备用,把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加清水适量,炖1.5小时,调味即可。
肉苁蓉能温肾填精,当归养血又去羊肉膻味,羊肉则是大补气血的食物,尤适宜于畏寒怕冷、手脚冰凉、腰膝酸软、疲倦乏力的人群。首乌芝麻核桃黑豆羹
【原料】制首乌30克,黑芝麻50克,核桃肉100克,黑豆50克,红糖适量。
【做法】材料洗净,锅内加适量清水煮沸,放制首乌煮30分钟,捞起备用;把黑豆、核桃肉及芝麻用搅拌机打成粗粒状,再冲入首乌水中煮15分钟成羹状,加入红糖调味即可。
肾主水,主收藏,应冬季。五色入五脏,讲的是不同颜色的食物根据五行学说能与脏腑关联,其中黑色食物入肾,能补养肾脏,对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而致头晕头痛、健忘失眠、白发脱发等人群尤为适用。牛油香炒芦笋
【原料】芦笋500克,牛油、食盐适量。
【做法】将芦笋根部及皮削掉,切段,焯水备用;热锅,加入牛油,再加入芦笋炒香炒熟,加食盐调味即可。
张秉成在《本草便读》中指出:芦笋,茎与笋有上升之意。其应春天阳气生发,能增强人体精力、抵御疲劳。红曲党参炖鸡
【原料】鸡腿肉500克,党参15克,红曲米2.5汤匙,料酒1汤匙,生姜5片,食盐适量。
【做法】鸡腿肉切小块,党参清水浸泡30分钟备用;把所有材料放入电饭锅,倒入温水适量,充分搅拌均匀;加热沸腾后继续炖30分钟,调味即可。
红曲具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曲能降低脂肪,特别适用于胆固醇高的人群,搭配党参能加强健脾益气之功,适用于代谢慢、体重管理人群。
- 运动调养:建议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慢跑、太极拳等,并注意运动时间和保暖。
- 选择温和运动:冬天不适合太剧烈的运动,像慢跑、太极拳就很合适。既能促进气血流通,又不会让身体过于疲劳。
- 注意运动时间:尽量选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这时候气温相对较高,能减少受寒风险。
- 做好热身和保暖:运动前一定要充分热身,让身体适应运动状态。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穿上保暖衣物,别着凉。
- 中医调理:介绍艾灸、膏方等传统养生方法,以及具体的穴位保健和日常防护措施。
艾灸:艾灸是一种以艾叶为原料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燃烧艾叶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热刺激,来调整身体的气血流通和达到治疗的作用。“中医体质辩证为阳虚的病人,可以适当通过艾灸以鼓舞人体阳气, 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温补的效果。”亭林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生柴淑芳表示。
膏方养生:冬季调补养生应顺应自然界的闭藏规律,以“敛阴护阳”“添精益元”为主。膏方,是中医传统养生方法之一,也是冬季最佳养生保健品之一。中医膏方,又叫膏剂、膏滋,是指药材用水煎煮,滤取药物的煎液,经浓缩后加入胶类、糖类制成的半流体制剂或者稠厚的药膏,特别适用于各类亚健康、体质虚弱易患疾病、病后体虚以及有抗衰需求的老年人等群体。
晒太阳:中医认为,太阳是自然界阳气的最重要来源,太阳是自然界阳气的重要来源,冬季晒太阳有助于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体质,尤其对于岭南地区的人们来说,特别是气虚质、阳虚质人群,适当晒太阳能带来诸多益处,调养体质、充实阳气。
穴位经络保健:增强体质,防感祛邪。保健穴位处方:百会、关元、命门、涌泉。
百会: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命门: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涌泉: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注意事项
1.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
2.防寒保暖要做到位。
3.饮食宜忌要注意,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少吃。
4.适当运动,但不要剧烈运动。
冬季是疾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以下是一些冬季常见病的预防和管理建议:
呼吸道疾病:感冒、慢气支气管炎、肺炎
- 要预防流感或感冒,接种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
- 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 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 多喝水,多吃水果,多服用维生素C。
- 要注意通风,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 居室米醋或艾条消毒;佩戴口罩外出。
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梗
- 防寒保暖。随气候变化增添衣服,穿厚的袜和保暖性好的鞋,脚受凉也可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
-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
- 饮食调养:清淡、易消化;饮食以新鲜蔬菜、鱼、禽、蛋、瘦肉为主,辅以豆制品和奶制品,热量要低一点。
- 适量运动。运动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是预防冠心病的良方。
- 戒烟酒,控制体重。
- 遵医嘱服药。如:硝酸酯类药、他汀类药、阿司匹林及舒服宁,并定期到医院随访复查。
骨关节疾病:关节炎、骨质疏松、骨折
- 防潮保暖,避免受凉:胸腰背部、双膝部位保暖。
- 合理膳食:增加富含蛋白质、钙及维生素D的食品,如牛奶、鱼、虾和核桃;避免过多饮用咖啡或可乐等碳酸饮料,以免影响钙的吸收。
- 适度运动: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和瑜伽,避免过度运动或剧烈运动,如长时间站立、爬山和骑车。
- 多晒太阳,适量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 出行注意安全:冬季雨雪天气时,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应有人陪伴。
- 控制体重:肥胖是骨性关节炎的重要诱因之一,合理减重可以减轻关节负担,延缓病情发展。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消化性溃疡
皮肤瘙痒
- 洗澡次数不过多,水温不过高,时间不过长。
- 使用护肤用品;
- 饮食清淡、新鲜;
- 生活规律、休息充足。
冬季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安排饮食、运动和作息,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健康投资,迎接一个充满活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