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山羊养殖:乡村振兴的“金色产业”
波尔山羊养殖:乡村振兴的“金色产业”
“咩咩咩……”在浙江省青田县季宅乡的山间,一群波尔山羊正在悠闲地吃草。谁能想到,这些看似普通的山羊,竟然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每年150万元的经济效益,带动了15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这一变化,得益于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陈忠法教授的科技特派员工作。自2003年以来,陈忠法一直在宁波、丽水多地担任科技特派员,推广波尔山羊养殖技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波尔山羊,这个原产于南非的肉用山羊品种,为何能在我国乡村振兴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答案在于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波尔山羊具有惊人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数据显示,波尔山羊6月龄体重比国内同类品种高17.9%,周岁育肥羊体重高14.6%。母羊性成熟早,发情周期约20天,妊娠期5个月左右,每胎可产1-3只羔羊,部分可达4-6只。这种高效的繁殖能力,为养殖户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益。
其次,波尔山羊适应性强,能在各种环境下生存。无论是南方的高温高湿,还是北方的寒冷气候,波尔山羊都能很好地适应。这种特性使得它在全国各地都能推广养殖,不受地域限制。
在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波尔山羊的杂交品种——楚宝黑头羊,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东宝区年出栏肉羊达20余万只,位居全省前5位,发展肉羊规模养殖场(户)212家。这背后,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科技的驱动。
东宝区政府连续多年将“支持楚宝黑头羊品种选育和审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其作为推动现代种业发展和“菜篮子”工程的重要工作进行部署。同时,建立了“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由湖北省农科院、东宝区政府、景阳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育种基地,为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在政策扶持方面,东宝区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
- 对购进种羊的养殖场(户)按1000元/只给予补贴
- 对开展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养殖主体每吨补助50元
- 对引进或聘任国内肉羊产业高端人才的,给予每人每年2.5万元的奖励扶持
近五年来,共兑现政策资金1800余万元。
在科技支撑方面,研究团队成员包括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科学家、湖北省新世纪高水平人才等15人。团队建立了楚宝黑头羊高效胚胎生产技术,鲜胚移植受胎率在6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优质基因的传递速度。
在浙江青田县,陈忠法教授推广的“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不仅解决了农户的销售难题,还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培训,使农户能够科学养殖,提高生产效率。
在湖北东宝区,景阳农牧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致富带头人)”的发展模式,带领周边养殖户共同参与楚宝黑头羊扩繁养殖,实现了集体经济和农民群众的“双增收”。
波尔山羊养殖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和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波尔山羊养殖技术得到了有效推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我国对优质羊肉需求的不断增加,波尔山羊养殖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可以预见,在科技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下,波尔山羊养殖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