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从创世神器到网红打卡地
葫芦:从创世神器到网红打卡地
葫芦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从远古时期的创世神话,到道教文化中的神奇道具,再到现代成为网红打卡地,葫芦经历了怎样的文化演变?让我们一起探索葫芦背后的故事,感受它在不同时期的独特魅力吧!
创世神话中的葫芦
在云南多个少数民族的创世神话中,葫芦被赋予了神奇的创世力量。傣族神话中,天神派遣母牛和鹞子来到大地,母牛生下的三个蛋中,其中一个孵出了葫芦,人类正是从这个葫芦中诞生的。佤族、阿昌族和拉祜族也有类似传说,认为人类是从葫芦中走出的。
其中最著名的是拉祜族的创世史诗《牡帕密帕》。据记载,至上神厄莎在大树下种下金色葫芦籽,精心培育。当葫芦成熟时,麂子踩断葫芦藤,厄莎历经艰辛找回葫芦。最终,小米雀和老鼠啄开葫芦,始祖扎迪和娜迪从中走出,繁衍了人类。
这些神话传说与希腊神话中丢卡利翁的故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丢卡利翁夫妇在大洪水中幸存,受到女神忒弥斯的指引,将石头扔到自己身后来创造新人类。这种跨文化的相似性,体现了葫芦作为人类起源象征的普遍性。
道教文化中的葫芦
在道教文化中,葫芦不仅仅是普通的容器,更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法器。道教认为葫芦能够凝聚气,因此常被用来装载丹药。在道教仪式中,葫芦还被用作驱邪避凶的工具,体现了其神秘的宗教意义。
葫芦的这种特殊地位,与其独特的形态和实用功能密切相关。葫芦藤可达15米长,果实大小不一,从10厘米到一米不等,最重可达一千克。木质化的葫芦可以用来承水、承酒,甚至作为传统婚礼中的献酒器具。这种多功能性,使得葫芦在道教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现代文化中的葫芦
进入现代社会,葫芦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新的诠释和创新。在辽宁省葫芦岛市,葫芦文化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葫芦岛市新建的五里河爱心公园以“爱+时光”为主题,成为当地网红打卡地。公园占地76758平方米,设置亲子时光、运动时光、爱的时光、休闲时光四大功能区,配套大型景观雕塑、雨水花园、游船码头、游园慢行道、亲子时光广场、运动场地等设施,目之所及可见诸多红色的浪漫元素,搭建有爱的阶梯、浪漫路牌、心形信号灯、巨型玫瑰花等打卡点,使整个园区色彩明艳、充满爱意。
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AAAA级旅游景区,关东民俗文化与葫芦文化的代表地,葫芦古镇不仅是辽宁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也是北国冰雪文化的精彩缩影。
葫芦古镇23载努力追梦,为东北人留住乡情,每到冬季推出的关东民俗雪乡都以非凡的方式,呈现一场冰雪的浪漫与欢喜盛宴,本季将于2024年12月22日绚丽开启,夜雪乡也将同步璀璨点亮。本季“掏家底”式儿的招待且,葫芦岛市无人机表演首秀、点亮燃冬启动式、东北风艺术花车巡游、冰雪大舞台、迎新跨年晚会、千年非遗打铁花、主题烟花秀、宫廷盒子灯、非遗庆新春主题晚会、北极光之夜、元宵花灯盛会……十大主题活动贯穿冰雪季。
玩北国冰雪不冷,过关东大年好热,景区布局“冰雪+民俗,冰雪+灯会,冰雪+年俗,冰雪+体育”融合冰雪文旅新场景,全面创新创意,民俗更精致,处处可打卡;服务全面提升,场景更温暖。
这里有全天近30场循环表演。于老街老巷中诉说“关东喜乐事”,“关东第一壶”彰显民俗风情,草屋顶上白雪皑皑,冰溜子、雪蘑菇、冰瀑布与整齐柴火垛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乡村雪景图。
这里有极致浪漫的夜雪乡。作为辽宁省文体旅产业发展集团新春灯会五地联动分会场,华灯初上时,“点亮燃冬·花火大会”游园璀璨开场。蛇年吉祥物巳升升灯组、福禄长久、丹凤朝阳、神话悟空、动感生命树等主题年灯是最佳打卡地,遍布古街小巷的近万盏花式彩灯绚丽绽放,铁花烟花美妙壮观。
这里有地道的东北习俗迎大年。冬至一到,古镇的家家户户开始忙活起来,酿老酒、做豆腐、包豆包、蒸馒头、贴对联、挂葫芦,更有吹糖人、剪窗花等非遗手艺让大街小巷热闹起来,田园民宿外白雪红灯笼相映,满屋团聚的欢笑,古镇大年格外好。
这里有全面升级的冰雪乐园。占地15万平方米,集滑雪场、海上滑冰场、嬉雪乐园、童话王国儿童乐园四大主题为一体的综合冰雪乐园。童话雪屋、童趣满满,万平海上滑冰场肆意畅滑,渤海最美冰凌绽放着冬日的海冰花。
葫芦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新与发展,不仅体现在旅游景点的建设上,更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葫芦形状的工艺品、装饰品随处可见,成为现代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从创世神器到网红打卡地,葫芦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