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银海:创新“三协同”模式,助力教师提升立德树人能力
侯银海:创新“三协同”模式,助力教师提升立德树人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河南商丘技师学院高级技师侯银海,以其创新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教师如何更好地履行立德树人职责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侯银海:扎根职教一线的“草根”先锋
侯银海,1970年生,河南汤阴县人,现任河南商丘技师学院双技师(工人工勤)工人高级技师。他不仅是“草根”职教先锋学术交流团队创始人,还担任多家劳动教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主编教育部“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他创建的“三协同”劳动教育教学联盟校学术服务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公开课等形式,为全国数万名师生提供了教育服务。
二、教师落实立德树人面临的挑战
当前,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中面临诸多挑战。从国家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的变化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提出了全新要求;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影响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复杂;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发展看,教育需要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能力素质培养;从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看,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更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精神体验。
三、“三协同”与“四传研”:创新教师培训模式
针对这些挑战,侯银海提出了“三协同”和“四传研”理念。“三协同”即协同备课、协同育人、协同评价,通过建立跨学校、跨区域的教师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四传研”则是指传思想、传政策、研方法、研案例,通过系统化的培训体系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具体实践中,侯银海创建了教学能力提升扫我学“万人线上班课”,服务全国教育同仁。他推出的“劳育为公惠达学子”“协同备课协同育人”“千校万师万班”线上线下公开课,吸引了全国数千名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参与。他打造的“三协同做学教展评一体化12345数字化赋能劳动育人模式”获得重庆市2021年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得教育部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数字化赋能:提升教师立德树人能力
在数字化时代,侯银海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他设计的学生劳动教育成效评价“劳动之星”评选标准,制作4000枚限量版“劳动光荣”合金胸章,用于表彰在新时代劳动育人方面表现突出的师生。他倡导的数字化赋能劳动育人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立德树人能力。
五、启示与展望
侯银海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表明,教师要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任务,需要:
- 更新教育理念: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 创新教育方法: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升教育效果。
- 加强师资培训:通过“三协同”“四传研”等模式,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倾向。
- 推进家校社协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是立德树人的关键力量。通过持续的培训和创新的教育方法,教师能够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