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票房分红之争:艺术追求与商业利益的博弈
《哪吒2》票房分红之争:艺术追求与商业利益的博弈
2025年春节档,一部《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以横扫式的姿态刷新了中国电影票房纪录。截至2月6日,该片累计票房已突破57.8亿元,超越《长津湖》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宝座。然而,在这耀眼的成绩背后,却传来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导演饺子及其持股的可可豆动画和自在境界文化传媒,选择放弃影片的票房分红。
这一决定在业内引发热议。要知道,《哪吒2》的最终票房预测高达95亿至108.5亿之间。按照业内通行的票房分账规则,扣除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值税及附加、院线和影院分成等费用后,制片方和发行方大约能获得35%至40%的票房收入。以100亿票房为例,制片方实际收入可达36.46亿元。扣除宣发成本和制作成本后,净利润约为28.46亿元。作为导演的饺子,通常能获得10%的净利润作为分红,这意味着他将放弃约2.85亿元的收入。
面对如此巨额的经济利益,为什么导演饺子会选择放弃?这一决定背后,折射出的是艺术追求与商业利益之间的永恒博弈。
从已公开的信息来看,这一决定可能与影片的投资结构和分成模式密切相关。《哪吒2》由可可豆动画、自在境界文化传媒、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联合制作。其中,光线传媒作为主要投资方和发行方,在票房分成中占据优势地位。相比之下,可可豆动画和自在境界传媒的投资占比较小,自然在分成中处于不利位置。
然而,这一解释似乎并不能完全说服公众。不少网友指出,即便不占据主导位置,也应该享有相应的回报。毕竟,动画制作团队为这部作品付出了五年的心血,不分昼夜地工作,理应获得应有的回报。这种项目制的不参与分红,可能会引发对利益分配合理性的质疑。
但也有观点认为,导演饺子更看重的是电影创作带来的成就和艺术价值,而非短期的经济利益。这种选择看似放弃了眼前的“蛋糕”,实则是一种长远的战略考量。通过品牌效应和版权收入,他们或许能获得更稳定和持久的回报。尤其是对于像《哪吒2》这样具有强大号召力的作品,其衍生品销售、网络版权等后续收入潜力巨大。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对动画电影产业模式的思考。它提醒我们,一部优秀作品的诞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坚持,更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光线传媒作为影视巨头,其资金实力为可可豆动画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使得导演饺子能够专注于创作,不受资金困扰。这种资本与创作团队的良性合作模式,值得行业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饺子导演本人的经历也为这一决定增添了几分说服力。这位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毕业的“半路出家”导演,曾凭借一部《打,打个大西瓜》在动画界崭露头角。在创作《哪吒》系列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把每部作品当作最后一部,不留退路,全力以赴”的创作理念。这种对动画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或许正是他选择放弃短期利益的原因之一。
在当今这个商业利益至上的时代,导演饺子的选择无疑是一个另类的存在。它让我们看到了艺术追求与商业利益之间,还有另一种可能:通过放弃短期利益,换取更长远的发展。这种选择,或许正是中国动画电影走向世界、创造更多奇迹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