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翠玉白菜、东坡肉形石与毛公鼎
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翠玉白菜、东坡肉形石与毛公鼎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三大镇馆之宝——翠玉白菜、东坡肉形石和毛公鼎,不仅是中国古代工艺的巅峰之作,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这些珍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
翠玉白菜:纯洁与多子的象征
翠玉白菜是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嫁妆,由一块罕见的翠玉雕琢而成。这件作品长18.7厘米,宽9.1厘米,厚5.0厘米,与真实的白菜相似度极高,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翠玉白菜的菜身洁白无瑕,菜叶翠绿欲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
这件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玉雕工艺的高超技艺,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白菜象征着清白和纯洁,而翠绿的菜叶和洁白的菜身则寓意着多子多孙,是古代中国对婚姻和家庭的美好祝愿。
东坡肉形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东坡肉形石高5.73厘米,宽6.6厘米,乍看之下,就像是一块刚出锅的五花肉,肥瘦相间,纹理清晰,甚至连肉皮上的毛孔都历历可辨。令人惊叹的是,这块石头完全是自然形成的,未经过任何人工雕刻。
这块石头由天然玛瑙形成,其色泽和纹理的逼真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它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东坡肉形石的名字来源于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美食家,尤其喜爱红烧肉。这块石头的形状和色泽与东坡肉极为相似,因此得名。
毛公鼎:青铜器中的巅峰之作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通高54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5千克。其最珍贵之处在于鼎内壁铸有的近500字的铭文,这是现存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篇,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
铭文内容分为七段,记载了周宣王即位之初,毛公辅佐王室、治理国家的功绩,以及周王对毛公的册命和赏赐。这篇铭文不仅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中国古代文字学和书法艺术的瑰宝。
毛公鼎的造型庄重典雅,纹饰精美,体现了西周青铜器的典型风格。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被誉为“青铜器中的巅峰之作”。
这三件镇馆之宝,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三个不同方面:翠玉白菜展现了玉雕工艺的精湛,东坡肉形石体现了自然造化的神奇,毛公鼎则凝聚了青铜器铸造的最高成就。它们不仅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瑰宝,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一睹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