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晓戈:从实习生到知名主持人,20年坚守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庞晓戈:从实习生到知名主持人,20年坚守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03年,当庞晓戈站在金鹰奖颁奖典礼的舞台上,手捧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主持人奖杯时,全场掌声雷动。这一刻,不仅是对她个人才华的肯定,更是对她多年来在《梨园春》舞台上辛勤耕耘的最好回报。从一个怀揣梦想的实习生,到成为河南省首位获得金鹰奖的主持人,庞晓戈用坚韧精神和专业态度,书写了一段励志的职场传奇。
从乡村到省台:梦想的启航
庞晓戈的成长故事,始于河南洛阳的一个静谧小乡村。父亲作为报社工作者,不仅为她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更在她心中种下了对知识和文化的向往。每逢节庆,乡间戏台上的戏曲表演更是深深吸引着年幼的她。这些童年记忆,为她日后投身戏曲文化事业埋下了伏笔。
1995年,庞晓戈考入郑州大学新闻系。大学期间,她如饥似渴地汲取专业知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1999年,刚毕业的庞晓戈得知河南电视台公开选拔人才的消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她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对戏曲的独特见解,成功加入河南电视台,开始了她的主持人生涯。
《梨园春》的崛起:创新与坚守
庞晓戈最初被分配到《文化博览》节目组,在这里度过了两年的历练时光。她全身心投入工作,每一个选题都精心打磨,采访嘉宾前做好充足准备,问题直击要害又不失亲和力。她的专业与敬业很快在台里赢得了口碑,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1年,庞晓戈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她被调任到《梨园春》担任主持人。当时的《梨园春》虽然已开播数年,但收视率一直不温不火,节目形式也较为传统守旧。庞晓戈的到来,为这档老牌节目注入了新的活力。
她大胆创新,增设观众现场投票决定选手晋级、邀请观众上台与演员同唱经典片段等互动环节,让节目氛围焕然一新。在主持风格上,她摒弃了传统的一板一眼念稿模式,用温暖、诙谐且通俗易懂的语言串联节目流程,让戏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为了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庞晓戈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她主动拜访资深老艺术家,虚心求教戏曲的唱腔分类、身段要领;仔细观看每位选手的彩排,为他们量身定制主持词;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戏曲基本功,清晨公园里的练功声、夜晚家中的唱腔练习,见证了她的执着与勤奋。
她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2003年,庞晓戈凭借在《梨园春》的出色表现,斩获第21届金鹰优秀主持人奖。2008年,她再次获得“全国十佳金话筒奖”,成为戏曲节目主持领域的标杆人物。在她的带领下,《梨园春》也从一档地方戏曲节目,发展成为全国知名、老少皆宜的文化品牌。
面对困境:坚韧与突破
然而,庞晓戈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各种绯闻和谣言也开始围绕着她。她与搭档倪宝铎、范军的正常工作关系,被外界解读为“忘年恋”或“地下情”。面对这些无端的猜测,庞晓戈选择了沉默应对,始终专注于工作,用专业表现击碎谣言。
更严峻的考验来自她的个人生活。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庞晓戈的婚姻却亮起了红灯。她与第一任丈夫王建春的婚姻最终走向了终点,留下一个儿子与她相伴。面对生活的变故,庞晓戈没有消沉,而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她与搭档范军在节目中的默契配合,以及对戏曲文化的执着追求,成为她走出低谷的力量源泉。
转型幕后:传承与创新
2024年,47岁的庞晓戈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退出《梨园春》舞台,转战幕后策划工作。这一决定引发了众多观众的惋惜和不解。但庞晓戈深知,这是她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在年轻的时候,跑遍全国各地几乎是常态。偌大个舞台,我一个人就得从台前台后到处奔波。”庞晓戈回忆说,“但等到年纪大了,孩子也到了需要照应的年龄,我就觉得这种生活节奏实在有些太过劳累了。”
更重要的是,她看到了《梨园春》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戏曲虽然是国粹,但在年轻人中的关注度和热情正在逐年下降。她意识到,若不及时调整和转型,只怕《梨园春》将会成为“过时”的存在。
“也许现在还有不少人不太理解我,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梨园春》能够进一步创新和超越自己。”庞晓戈如是说。
如今的庞晓戈,虽然不再站在舞台中央,但她对传统文化的贡献并未停止。作为河南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总编辑,她仍在为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参与策划的央视中秋晚会、河南卫视“星耀国风”盛典等大型活动,展现了她对传统文化的创新理解和现代演绎。
从实习生到知名主持人,再到幕后策划人,庞晓戈用坚韧精神和专业态度,不仅实现了个人的职业蜕变,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的道路。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者,不仅能在舞台上闪耀光芒,更能在幕后为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