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开发区:从滩涂到千亿级产业新城的跨越
南通开发区:从滩涂到千亿级产业新城的跨越
198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被长江、营船港、富民港和天星横河四面环绕的0.8平方公里土地,开启了波澜壮阔的40年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江边渔村,到如今建成区面积达184平方公里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南通开发区不仅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更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和创新活力,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园区之一。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40年来,南通开发区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奋斗姿态。数据显示,2023年,南通开发区完成全口径地区生产总值911.13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亿元,增长6.08%,税占比79.3%,增幅、税占比分别列全市八个板块第一、第二;工业用电量81.8亿千瓦时,总量列全市第一;全部开票销售3906.7亿元,增长6.3%,列全市第三;外贸进出口额709.4亿元,增长6.1%,总量列全市第二;实际使用外资5.16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35%。
在商务部最新公布的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南通开发区排名跃升至第21位,较上一年度上升18位,创下历史新高。以占全市2.5%的面积、4%的人口,贡献了全市7.8%的GDP、10%的财政收入、18%的进出口规模和25%的实际利用外资,南通开发区已成为南通最具活力的对外窗口和外资高地。
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未来竞争力
在产业布局方面,南通开发区已经形成以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3+1”产业体系。同时,开发区还积极布局氢能、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规划建设新时代未来产业园,包含中日(南通)产业合作示范园、欧美智造园、专精特新园、未来工业园四大主题产业园,规划产业用地近8000亩。
值得一提的是,南通开发区在2023年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跃升18位,这充分体现了其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目前,区内已集聚了罗莱生活、阿里巴巴云计算中心、振华重工等知名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
创新驱动: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
南通开发区正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参与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开发区与南通创新区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科创项目到创新区、产业落地在开发区”的互动发展格局,释放“1+1>2”的融合效应。
以银河航天南通卫星智慧工厂为例,该工厂作为长三角首个具备完整承研资质的卫星智能制造工厂,落户南通后迅速融入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企业技术总监郭大宝介绍,工厂在智能物流系统研发生产中,链上企业协同攻克智能小车视觉精准定位、快速路径规划等难题,实现融合创新。
未来展望:向着千亿级目标迈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通开发区提出“两年超千亿、十年两千亿”的发展目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为实现这一目标,开发区将聚焦“3+1”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万事好通·能达无忧办”服务品牌。
南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保德林表示,将以“竞”的姿态、“拼”的干劲,朝着“两年超千亿、十年两千亿、位次再上升”的目标,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产业创新示范区,努力成为南通发展更加鲜明的旗帜、更加亮丽的窗口。
从一片滩涂到产业新城,南通开发区用40年时间书写了一段传奇。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通开发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续写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