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儿科医生》:揭秘儿科医生的真实世界
《了不起的儿科医生》:揭秘儿科医生的真实世界
电视剧《了不起的儿科医生》在北京卫视、深圳卫视及优酷、芒果TV同期开播,该剧通过真实呈现儿科医生的工作与生活,展现了这一特殊职业群体的艰辛与不易。剧中主演陈晓、王子文等人在拍摄前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入职培训”,深入体验儿科医生的职业生活。这部剧不仅让观众了解儿科医生的日常工作,也希望通过影像的力量,让更多人关注到儿科医生群体,助力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
儿科医生的职业困境
根据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主导的研究,通过对136家三级公立医院的医生薪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儿科医生的平均税后年收入仅为13万元,在所有科室中排名靠后。不仅如此,儿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也相对较低,尤其是急诊科医生的满意度仅为23.7%。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儿科医生需要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儿童。儿童往往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给医生的诊断带来了额外的挑战。其次,儿科医生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病情,同时还要安抚焦虑的家长,工作强度和压力都远超其他科室。此外,儿科医生的培养周期长,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收入却相对较低,这导致许多优秀的医学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儿科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
影视作品中的儿科医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开始关注儿科医生这一职业群体。除了《了不起的儿科医生》,还有《闪闪的儿科医生》《你好,儿科医生》等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儿科医生的工作和生活。
其中,《闪闪的儿科医生》第二季正在热播,聚焦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护团队的工作日常,获得高口碑和高播放量。该片通过真实记录心脏移植、开颅手术等复杂病例,展现了儿科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而《你好,儿科医生》则通过真实记录湖南省儿童医院的故事,展现了儿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压力。
这些作品通过真实的案例和生动的细节,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儿科医生的工作和生活,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一职业群体的生存状况。
儿科医生的一天
一位优秀的儿科医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从《住院医师工作守则》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二:
临床实践箴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患者,他们理应得到关爱与尊重;必须确切掌握所有重要的病史、体征、检查结果、影像资料;患者病情很少突然恶化,而多是医师突然发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病情关乎生命,容不得丝毫含糊;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充电”以提高自己,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更高效;效率是关键:有效利用时间、分清主次;热情:保持正能量。繁重琐碎的工作容易导致倦怠甚至耗竭(bumout);要有足够的睡眠和运动,培养兴趣爱好,陪伴家人和朋友。
医患沟通:病情变化前花15分钟谈话,比变化之后花2个小时谈话更有效;及时告知患者目前病情及后续计划,让患者对诊疗进度心中有数;重视患者体验,有效改善症状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
良好的工作习惯:每日早晨交班前巡视患者;每日问自己:我的患者有哪些治疗需要调整(注意激素、抗生素等使用天数)?我的忠者用药能否精简?我的患者有哪些管路可以去除?我的患者还需要做哪些检查/治疗?我的患者达到什么目标就可以出院?
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却是儿科医生日常工作的缩影。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心理素质。而这些,正是《了不起的儿科医生》等影视作品想要传达给观众的。
结语
通过影像的力量,让更多人关注到儿科医生群体,助力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正如《闪闪的儿科医生2》中所展现的那样,儿科医生们在面对复杂病情时的冷静与专业,在与小患者互动时的温柔与耐心,都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人们对这一职业的认知。
让我们给予儿科医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健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