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机械助力:建筑企业如何破解用工难题?
灵活用工+机械助力:建筑企业如何破解用工难题?
近年来,建筑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用工困境。据统计,2021至2023年,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结涉多元用工劳动争议案件分别为919件、710件、761件,占当年全部劳动争议结案数的10.23%、12.37%、9.96%。这不仅损害了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也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的新思路
面对用工难题,建筑企业开始探索灵活用工模式。地产建筑行业具有项目属性复杂、地点多变、季节和周期性大等特点,对人才使用周期有更灵活的要求。例如,通过属地化雇员服务,企业可以根据项目需求在当地招聘员工,满足个性化用工需求。同时,智能排班系统可以合理安排工作时长,避免过度劳累,确保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然而,灵活用工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例如,企业混同用工、外包形式掩盖派遣事实、滥用网络平台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这不仅增加了用工风险,也给劳动者维权带来困难。因此,如何在灵活用工的同时确保规范管理和劳动者权益保护,成为建筑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机械设备:提升效率的新动能
在劳动力短缺的背景下,机械设备成为建筑施工的重要助力。从基础施工到高空作业,各类机械设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也改善了工作环境。
以旋挖钻机为例,这种设备能在硬质地层中打孔、钻桩,适用于大直径桩基工程。相比传统的人工打桩,旋挖钻机不仅效率更高,还能确保施工质量。再如塔式起重机,作为固定式起重设备,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垂直和水平运输,大大提高了物料运输效率。
此外,混凝土搅拌站、泵车等设备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混凝土的连续生产和供应,进一步提升了施工效率。这些机械设备的应用,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投身建筑行业。
数字化管理:实现品质用工的新路径
面对用工难题,一些创新企业开始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以墨斗科技旗下的墨计平台为例,该平台通过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助力企业实现品质用工。
墨计平台以创新的数字化理念,将工人入场、在场、退场的各大关键环节在线化。通过风险预警、全流程意愿认证、工资支付三大核心策略,实现建筑劳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目前,该平台已实现全国112个政府监管平台对接,深度服务2000+头部建企,成功落地30000+项目,沉淀45万优质班组和770万优质产业工人。
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项管部副经理赵占利表示,墨计帮助他们解决了管理负担重、工人资料保存难、工人配合度低、劳务资源把控不足等管理难点。港源装饰广东公司副总经理翟荣刚则评价说,墨计借用信息化手段和差异化标识把工人、班组、企业整个环境进一步提升,从而让工人更高效就业,让班组更专业化、企业化,让建装企业更加信息化,让行业有更高效的发展。
综合施策:建筑企业用工新思路
面对用工难题,建筑企业需要综合施策。一方面,通过灵活用工满足项目需求,另一方面,加大机械设备投入,提升施工效率。同时,借助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精细化管理,确保劳动者权益。
未来,建筑行业将朝着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不仅可以解决当前的用工难题,还能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