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首张林业碳票:生态守护新路径
贵州首张林业碳票:生态守护新路径
2022年,贵州省发行了全国首张林业碳票,标志着我国林业碳汇交易迈出了重要一步。这张林业碳票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更为全国探索碳达峰路径提供了宝贵经验。
什么是林业碳票?
林业碳票是经过科学监测、权威验证和政府审定的凭证,代表特定林地一定时期内固定的二氧化碳量。它将森林固碳释氧功能进行量化,把空气变成可交易的有价证券。林业碳票的交易机制,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一种新的履行减排义务或自愿减排的方式,同时也为林地所有者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
贵州林业碳票的创新实践
贵州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率先探索林业碳票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4年10月,西南地区首笔水土保持碳票在贵州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成功交易,交易金额达119万元。此次交易涉及贵州省织金县花红河小流域和白水河小流域,两地经过连续20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共完成水土保持林种植256.07公顷、坡改梯42.29公顷,合计碳减排量约17.41万吨。
截至2025年1月,贵州林业碳汇(碳票)累计实现交易1123万元。这些交易不仅为当地村集体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它们推动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林业碳票的推行,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从经济效益来看,林业碳票为村集体和林农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例如,在福建三明市,通过林业碳票交易,一些村庄获得了数十万元的收入,这些资金被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绿色产业,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
从生态效益来看,林业碳票机制激励了森林保护和可持续管理。为了获得更多的碳汇收益,林地所有者会更加注重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经营,这反过来又进一步提升了森林的碳汇能力和其他生态服务功能。
推广前景与挑战
贵州林业碳票的成功实践,为全国探索碳达峰路径提供了宝贵经验。目前,这一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多个省份相继启动了林业碳票试点工作。
然而,林业碳票的推广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碳汇计量的精准性、资金配置效率及市场融合度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此外,如何建立统一的监管框架、强化市场透明度、鼓励跨界合作等,也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总体来看,林业碳票作为一种创新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仅有效促进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辟了新路径。随着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林业碳票有望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其独特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