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仙原型之争:从《雷峰塔奇传》到《新白娘子传奇》
许仙原型之争:从《雷峰塔奇传》到《新白娘子传奇》
“许仙,你可认识我?”白素贞轻启朱唇,声音如梦似幻。
“娘子,我……”许仙望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女子,心中五味杂陈。
这段经典对话,出自1992年版《新白娘子传奇》,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然而,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家喻户晓的许仙形象,竟然源自清代一部名为《雷峰塔奇传》的小说。这是否意味着《新白娘子传奇》存在抄袭之嫌?让我们一起探寻这段跨越时空的文学渊源。
从许宣到许仙:一个角色的千年演变
《白蛇传》的故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时期,但那时的故事版本与今天我们熟知的版本大不相同。在最早的记载中,男主角的名字叫许宣,而非许仙。
到了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收录了《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成型的《白蛇传》故事。在这个版本中,许宣的形象已经基本定型:一个善良懦弱的书生,与白素贞在西湖相遇,结为夫妻。
清代初年,黄图珌的《雷峰塔》首次将这个故事搬上戏曲舞台。随后,方成培在乾隆年间改编的《雷峰塔传奇》进一步丰富了剧情,增加了白蛇产子等情节,使故事更加完整。
文学原型与合理改编
当我们讨论《新白娘子传奇》是否抄袭《雷峰塔奇传》时,需要明确一个概念:文学创作中的原型使用与抄袭有着本质区别。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界定抄袭的两个关键标准是:
- 被抄袭的作品是否依法受《著作权法》保护
- 剽窃者使用他人作品是否超出了“适当引用”的范围
“适当引用”的数量界限明确为:“引用非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白娘子传奇》对许仙这一角色的使用,显然属于合理改编而非抄袭。该剧编剧贡敏等人在创作时,充分参考了多个版本的《白蛇传》,包括《雷峰塔奇传》,但这种参考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
创新演绎与文化传承
《新白娘子传奇》的成功,在于它在尊重传统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编剧们不仅保留了许仙善良懦弱的性格特征,还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刻画,使其成为一个更加立体丰满的人物。
这种创新性的改编,不仅让一个古老的故事重新焕发生机,也体现了文化传承中的“创造性转化”理念。正如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所说:“文学改编是一种特殊的阅读与阐释,它既要忠实于原著的基本精神,又要根据时代特点和艺术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与补充。”
结语:文学创作的永恒命题
许仙这一角色的演变历程,折射出中国古典文学在现代语境下的传承与创新。从南宋话本中的许宣,到清代小说中的许汉文,再到现代荧幕上的许仙,这个角色承载了不同时代的文化记忆与审美趣味。
正如《新白娘子传奇》导演夏祖辉所说:“我们所做的,就是用现代人的视角,重新诠释这个流传千年的故事。”这种诠释,既是对传统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在文学创作中,原型的使用与创新永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让我们的文化瑰宝历久弥新,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