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专家:晒太阳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
南方医科大学专家:晒太阳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薛耀明教授指出,长期不晒太阳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年轻女性。他建议定期测量骨密度并适当晒太阳以补充维生素D,从而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此外,他还推荐通过运动疗法、均衡饮食等方式综合防治骨质疏松,提高骨骼健康水平。
为什么晒太阳对骨骼健康如此重要?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可主要导致骨骼脆弱、易骨折。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骨质疏松症而并发骨折的患者,占所有骨折患者的比例超过9%,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更令人担忧的是,50岁以上女性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会因骨质疏松症而发生骨折。
维生素D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营养素,它能促进钙的吸收,维持骨密度。人体所需的维生素D约90%需要通过晒太阳获得。当皮肤暴露在阳光中的紫外线B(UVB)下时,会合成维生素D3,然后通过肝脏和肾脏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进而调节钙磷代谢,维持骨骼健康。
如何科学晒太阳?
最佳时间:上午9-10点和下午4-5点是理想时段,此时紫外线温和,适合户外活动。
适度为宜:夏季每天5-10分钟,冬季可延长至10-30分钟,儿童和老年人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注意防护:避免长时间暴晒,使用防晒措施如遮阳伞或涂抹防晒霜,保护皮肤免受伤害。
户外优先:研究表明,隔着窗户玻璃晒太阳效果较差,户外活动是最佳选择。
合理着装:冬季只需露出手部,夏季可穿短袖短裤,面部皮肤较薄,要注意防护。
特殊人群需要注意什么?
年轻女性:现代女性由于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往往缺乏户外活动,加上过度防晒,容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骨量流失,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需要适当增加晒太阳的时间,但要避免强烈日照。
高海拔地区居民:由于紫外线较强,晒太阳的时间应适当缩短,注意防晒。
其他预防措施
除了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钙质,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规律运动:增强骨骼强度的负重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瑜伽等。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
定期检查: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早发现骨质疏松迹象。
总之,合理安排日晒时间,既能享受阳光带来的益处,又能规避过度曝晒的风险,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