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亚冬会:当“分钟级”预报遇上“百米级”监测
哈尔滨亚冬会:当“分钟级”预报遇上“百米级”监测
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70余名运动员在冰天雪地中展开激烈角逐。然而,在这场冰雪盛宴的背后,有一支默默无闻的队伍正在与天气进行着一场“较量”——他们就是亚冬会气象保障团队。
“分钟级、百米级”的精准预报
在亚冬会期间,哈尔滨和亚布力赛区将迎来多次小雪天气,气温波动较大。为了确保赛事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气象监测网,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精准预报。
“这是一次对气象预报能力的极大考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3所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表示,“我们实现了‘千米观雪、百米捕风’的目标,这是往届亚冬会难以企及的。”
高科技设备助力天气监测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外围的比赛保障区域内,5部X波段天气雷达、3部P波段风廓线雷达共同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气象监测网,对赛场及周边区域的天气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为哈尔滨亚冬会的顺利举办保驾护航。
其中,P波段风廓线雷达堪称“捕风神器”。它能以高时空分辨率连续“捕捉”150米至16公里探测高度范围内的风速、风向、垂直气流等气象要素。在加密观测模式下,每1至2分钟就能生成一组风廓线数据。
而X波段天气雷达则负责监测降雪情况。它能实现探测距离75公里的中小尺度降雪等天气过程,包括降雪云团运动情况、降雪强度等数据产品。针对降雪过程,设备可将数据采集频率加密至每3分钟一组,实时监测降雪过程的变化特征。
精准预报助力赛事安排
这些高科技设备的监测数据,为赛事组织者提供了宝贵的决策依据。以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为例,当风力大于等于四级时,就可能影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气象部门在赛道设置了包含激光测风雷达在内的5套监测系统,确保及时掌握风力变化。
“每天都会根据气象信息,提前对缆车运行、场地清雪等做好相应部署,确保赛事顺利进行。”亚冬会执委会竞赛部部长李光表示。
气象保障的幕后故事
为了做好气象保障工作,气象部门早在2024年11月初就开始对接亚冬会火炬传递指挥中心,每日制作发布《火炬传递专项天气预报》。在圣火采集环节,更是提前一周开始监测采火地点的风向、风速、空气质量和大气能见度等要素。
所有这些努力,最终转化成了高效智慧的预报产品。气象部门实现了黑龙江全省1公里、哈尔滨主城区和亚布力赛区100米且逐10分钟滚动更新的气象要素预报,输出全省148个、哈尔滨地区78个站点的单点逐小时预报。
“有了‘分钟级、百米级’精细化预报的加持,亚冬会气象保障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亚冬会气象台副台长曲成军表示。
结语
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中,气象保障团队用科技的力量为亚冬会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护墙”。他们的工作不仅确保了赛事的顺利进行,更为运动员们提供了安全、公平的比赛环境。让我们在欣赏精彩赛事的同时,也为这些默默奉献的气象工作者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