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6个常见安眠药优缺点对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6个常见安眠药优缺点对比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124/17/43806054_1145257883.shtml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失眠和焦虑已成为许多人的困扰。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6种常见镇静催眠药物的优缺点对比,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些药物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01 地西泮

  • 上市时间:1963年
  • 作用机制:增强中枢性抑制介质GABA(γ-氨基丁酸)能神经的功能,从而产生镇静、催眠及中枢性肌松作用。
  • 特点:属长效、中等强度镇静催眠药物,达峰时间0.5-1.5h,半衰期26-50h。
  • 应用:焦虑性失眠、睡眠维持障碍
  • 优点:半衰期长,相比其他同类药物,地西泮的代谢较慢,适合早醒或睡眠时间不足的患者,确保药效持久。
  • 缺点:老年人的安全性较低,可能引起跌倒,已较少应用于助眠。常见不良反应:嗜睡、头昏、乏力等。

02 艾司唑仑

  • 上市时间:1975年
  • 作用机制:是一种中效苯二氮卓类药物。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内GABA受体的作用,提高系统功能的抗焦虑性。
  • 特点:起效时间约0.5-1小时、3个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半衰期10-24小时
  • 应用: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
  • 优点:快速起效,帮助失眠患者恢复良好睡眠。还能有效缓解焦虑、紧张和恐惧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 缺点:服药后出现口干、嗜睡、乏力等有宿醉现象。长期服用有依赖性,不能突然停药。

03 劳拉西泮

  • 上市时间:1977年
  • 作用机制:属于为苯二氮卓类药物。它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GABA)的活性来起作用,该神经递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
  • 特点:抗焦虑作用是地西泮的2-5倍,达峰时间1-2h,半衰期10-20h。
  • 应用: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
  • 优点:口服生物利用度高,能迅速发挥抗焦虑、镇静和催眠的效果,同时提供长时间的缓解,减少服药次数。
  • 缺点:突然停药可能引发头痛、焦虑、失眠、肢端麻刺感、幻觉等戒断综合征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者使用劳拉西泮,出现毒性的风险增加。

04 唑吡坦

  • 上市时间:1988年
  • 作用机制:是一种非苯二氮类催眠药。通过与GABA受体的A亚基结合,增加氯离子通道的开放频率,从而抑制神经兴奋。
  • 特点:起效快、镇静作用较强、半衰期个体差异大(0.7~3.5小时)
  • 应用:偶发性失眠、暂时性失眠、入睡困难
  • 优点:起效快、半衰期短、后遗效应小、没有明显的停药反跳及戒断反应,对肝肾功能、心血管疾病等不良影响小
  • 缺点: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增加感染的风险。可能引起异常困倦、头晕、头痛、记忆障碍、视觉问题。

05 扎来普隆

  • 上市时间:1999年
  • 作用机制:通过作用于γ-氨基丁酸-苯二氮卓(GABA-BZ)受体复合物而发挥药理作用。
  • 特点:起效时间为15-30分钟、半衰期1小时,服药3小时后,已有87%的药物从体内消除。
  • 应用: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半夜醒)
  • 优点:最大优点是次日残余效应最小,一般不会产生日间困倦。
  • 缺点:服药1小时左右会出现短期的记忆缺失。维持时间短。

06 右佐匹克隆

  • 上市时间:2004年
  • 作用机制:是非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主要选择性激动r氨基丁酸受体A(GABA)上的a亚基。
  • 特点:起效时间约0.5-1小时、1-1.5小时内达到药效高峰,半衰期约为6-9小时
  • 应用: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
  • 优点:起效快,半衰期相对短,较少产生日间困倦,次日残余效应低,肌松作用弱,跌倒风险低,尤其适用于老年失眠患者。
  • 缺点:失代偿的呼吸功能不全患者,重症肌无力,重症睡眠呼吸及暂停综合征患者禁用。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突然停药有戒断反应。

注:内容仅供专业人士学习交流,不作为用药依据,具体用药请咨询医生。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