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卫生署发布中药长期食用安全指南:六大风险需警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卫生署发布中药长期食用安全指南:六大风险需警惕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79365286_121778452
2.
https://sc.isd.gov.hk/Tuni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12/17/P2024121700271.htm
3.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2/21/P2024022100599.htm
4.
https://www.cmro.gov.hk/html/b5/
5.
https://sc.isd.gov.hk/Tuni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8/21/P2024082100508.htm
6.
https://www.kantti.net/tw/article/382/chinese-medicine-intake-duration
7.
https://www.dzjkb.org.cn/dazhongkepu/89135.html
8.
https://www.cmro.gov.hk/html/b5/useful_information/hkcmms/index.html
9.
https://www.cmro.gov.hk/html/b5/about_us/contact_us.html

近日,香港卫生署发布了最新的《中药长期食用安全指南》,为公众提供了权威的用药指导。随着中医药在日常保健和疾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如何安全使用中药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结合卫生署的最新指南,详细解析中药长期服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01

中药长期服用的潜在风险

虽然中药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长期服用并非绝对安全。以下几种情况需要特别警惕:

  1. 肝肾损伤:部分中药含有马兜铃酸等有毒成分,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害。例如,关木通、广防己等中药就因具有肾毒性而被严格管控。

  2. 消化系统反应:长期服用中药可能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这与中药的寒热属性、个人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3. 皮肤过敏:部分人可能对中药中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或皮疹。一旦发现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4. 内分泌失调:长期服用某些中药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月经不调、情绪波动等问题。特别是含有激素类成分的中药,更需谨慎使用。

  5. 免疫系统异常:部分中药成分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如果出现应及时就医检查。

02

如何安全服用中药

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卫生署建议公众遵循以下原则:

  1. 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用药:选择有资质的中医师,详细告知自身健康状况和用药史,遵医嘱服用。

  2. 定期复查身体状况:长期服用中药期间,应定期进行肝肾功能等检查,监测身体反应。

  3. 注意饮食调节:服用中药期间应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合理搭配饮食以增强药效。

  4. 严格控制剂量:遵医嘱服用,不可随意增减剂量。剂量过小可能无效,过大则可能引发中毒。

  5. 正确煎服方法:使用砂锅或瓦罐煎药,先浸泡后慢煎,确保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03

卫生署的监管与研究进展

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卫生署中医药规管办公室(CMRO)采取了多项措施:

  1. 建立中药标准体系:陆续发布《香港中药材标准》,目前已更新至第十一册,涵盖数百种常用中药材的质量标准。

  2. 加强市场监测:定期抽检市场上的中药材和中成药,对不合格产品及时回收处理。例如,近期因黄曲霉毒素超标而回收的“蜂房”中药材。

  3. 推进DNA鉴别技术:建立“中药材参考DNA序列库”,通过DNA技术精准鉴别中药材真伪,防止混淆品流入市场。

  4. 国际合作: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等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中药质量检测和标准化研究。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在医疗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任何药物都需谨慎使用,特别是需要长期服用时,更应遵循医嘱,关注身体反应,定期检查,确保用药安全。卫生署的最新指南为我们提供了科学依据,让我们在享受中药疗效的同时,也能有效规避风险,实现真正的健康养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