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脑膜癌病:症状、诊断与治疗全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脑膜癌病:症状、诊断与治疗全解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youlai.cn/baike/mdisease/lThBqm40IL.html

脑膜癌病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恶性肿瘤向软脑膜的弥漫性或多灶性播散。这种疾病通常由胃癌、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转移引起,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头痛、呕吐、视力丧失等症状。由于其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概述

脑膜癌病是指恶性肿瘤弥漫性或多灶性软脑膜播散或浸润,一般为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的一种特殊分布类型。原发病灶常来源于胃癌、肺癌、乳腺癌等。脑膜癌病主要表现为脑、脑神经、脊神经根受损。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呕吐、眼底水肿、视力丧失、四肢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脑膜癌病为恶性肿瘤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4%~15%,疾病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病死率及致残率高,预后差。CT对正常和异常脑膜的显示均不敏感,而脑膜癌病的MRI表现缺乏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检查可明确脑膜癌病的诊断。

疾病分类

原发性脑膜癌病

本病极为少见,诊断困难,除了原始病变症状外,与继发性脑膜癌病有相似临床表现,即脑膜刺激征、神经系统损害征等。

继发性脑膜癌病

以转移性病变为主,原发灶按转移率的高低,依次为胃癌、肺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及胰腺癌等,白血病引起的并不少见,通常可以找到原发病灶。

病因

脑膜癌病主要是由于恶性肿瘤弥漫性或多灶性向软脑膜播散或浸润所引起。脑膜癌病的原发病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肺癌、胃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胰腺癌等,也有部分由白血病引起的脑膜癌病。脑膜癌病可发生于原发灶确诊以前,部分病例死后尸检才找到其原发灶或根本不知道原发灶在何处。

主要病因
脑膜癌病是原发恶性肿瘤(如肺癌、胃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胰腺癌等)弥漫性或多灶性向软脑膜播散或浸润,常见血源转移到脉络膜血管或软脑膜血管而达蛛网膜下,还可转移到Baston's静脉而达脑脊膜下腔,亦可见沿神经周围淋巴管及鞘逆行播散、沿血管周围淋巴管向心性扩展。

流行病学

脑膜癌病是从肺癌的尸检病例中,发现软脑膜为癌细胞侵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脑膜癌病极为少见,国内外临床报道罕见,后者在西方国家患病率为3%~15%,其中多来自于乳腺癌、肺癌、黑色素瘤,而在国内以肺癌多见,其次为胃癌、乳腺癌、卵巢癌。

好发人群

老年人

老年人在脑病发生时很容易得这种病,脑损伤,如出现头部疼痛、呕吐和精神疾病,可能提示患有该病。

具有恶性肿瘤病史者

脑膜癌病以颅内压增高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为主要表现,多合并恶性肿瘤病史,多数为颅外恶性肿瘤转移而来,也可由神经系统的原发肿瘤播散而导致或原发于脑膜,因此患恶性肿瘤病人更容易有脑膜癌病。

症状

脑膜癌病主要表现为脑、脑神经、脊神经根受损。大部分患者首先出现脑部病变,如头痛、呕吐、眼底水肿、脑膜刺激征、癫痫发作等;也会出现脑神经受损,如视力丧失、听力等;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腰骶部疼痛,并向下肢放射等脊神经受损症状。

典型症状

本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常见头痛、呕吐、癫痫发作、眼肌麻痹、听力丧失、视力丧失等。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表现出四肢无力、瘫痪、大小便失禁等脊神经受损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双眼球运动不灵活或中央固定。

伴随症状

本病多合并原发肿瘤的症状,如肺癌、胃癌、乳腺癌等原发肿瘤的症状,终末期患者可导致死亡。

就医

脑膜癌病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能够缓解患者的病痛,延长生命。当患者出现视力减退、视物模糊、呕吐、恶心、头痛等相关症状,甚者出现神志不清、感觉减退、肢体偏瘫等,应尽快就医,尤其是老年人和具有恶性肿瘤病史的人群要更加注意。

就医指征

  • 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眼肌麻痹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
  • 出现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发作、视力丧失、听力丧失等症状时需要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患者考虑去肿瘤科或者神经外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有没有出现头痛、呕吐的现象?
  • 有没有过癫痫发作?
  • 不适症状出现多久了?
  • 有什么既往病史,如癌症等?

需要做的检查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检查可见癌细胞多增生活跃、激活性单核细胞明显增多,其它为吞噬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变性细胞、印戒样细胞和红细胞。

颅脑CT

很少有占位性改变,但可见到脑沟、脑池、室管膜、小脑幕增强,还可明确显示颅内肿瘤数目、部位、形态以及扩散程度等。

颅脑MRI

一般无占位性改变,做MRI增强扫描可看是否产生脑膜强化。MRI增强扫描在诊断脑膜癌病上,比脑CT增强检查更优越。

诊断标准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是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有时需反复多次脑脊液检查方可确诊。正常脑脊液中仅有少量白细胞,儿童(0~10)×106/L,成人(0~8)×106/L,超过10×106/L为异常。

鉴别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膜强化虽然也表现为脑膜线型强化,但一般不会出现结节型强化,有时结核杆菌可在颅底形成结核球而出现结节状强化,但这种结核球一般只出现在颅底而不会出现在脑凸面脑膜或室管膜下。结核性脑膜炎在脑部常呈连续性,即脑膜脑炎,而脑膜癌病可同时有脑内转移,呈不连续性。鉴别困难时,可结合临床表现,尤其是脑脊液检查可明确诊断。

脑膜增厚

脑膜癌病可同时有不连续性的脑内转移,脑膜增厚一般无此征。鉴别困难时应结合临床表现,尤其是脑脊液检查。

治疗

脑膜癌病属于颅内恶性肿瘤的一种,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或免疫治疗。根据疾病所处时期不同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早期治疗及预后都要比晚期好。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获益,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态、原发灶情况及先前抗肿瘤治疗的敏感性。

治疗周期

本病属于恶性肿瘤,一般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

药物治疗

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是一种抗叶酸制剂,对于治疗实体瘤有很好的效果。通过调查发现特别是在改善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及泌尿道不适方面,较小剂量鞘内注射更为有效。

阿糖胞苷

可以用于脑膜癌病的治疗,常见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有时出现胃炎、口腔和胃肠道溃疡等不良反应。

噻替哌

该药可抑制核酸合成,达到治疗实体瘤的目的。

手术治疗

对于原发性脑膜癌尚有手术机会的,可行手术治疗。对于转移性脑膜癌,也可进行手术切除部分,以达到缓解神经受损导致的症状,但一般无法彻底治疗。

其他治疗

局部化疗

通过Ommaya进行脑室内的化疗、腰椎穿刺术化疗,其操作简单、安全、痛苦小。

局部放疗

适合止痛疗法或鞘内化疗失败的患者,也可用于脑膜或脑实质存在肿块时,脑脊液流动性受阻时也可用。通过局部放疗解除脑脊液循环障碍、缓解症状、缩小肿块等。

靶向治疗

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耐受性好。

预后

肿瘤转移至脑膜属恶性肿瘤晚期,预后差。国外大量研究资料证实,未经治疗的患者症状不能自行缓解,病程不可逆。但适当治疗可延长生存期,减少或稳定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能否治愈

本病属于恶性肿瘤晚期,难以治愈。

能活多久

视个人身体情况而定,目前缺乏本病生存率统计。

后遗症

治疗可引起神经组织受损,出现行动不灵活、语言障碍等症状。

复诊

3个月需要到医院复查一次,主要复查颅脑CT、颅脑MRI以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等项目。

饮食

饮食调理

脑膜癌病患者饮食无需特别注意,但肿瘤切除术后的患者应清淡饮食,避免使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护理

脑膜癌患者由于受到癌肿的影响,生活质量较差,进行相关治疗后仍可能出现精神方面的症状以及生理方面的问题,如癫痫发作、听力障碍、四肢无力等,所以日常需要家属照顾陪同。

日常护理

  • 肿瘤切除术后应当注意修养,定期复查,饮食清淡,补充营养。
  • 适当做一些舒缓的运动,进行康复训练。
  • 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心理护理

日常多陪伴患者,经常和其沟通、交流,调整生活环境,让其身心放松。

预防

脑膜癌病是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原发肿瘤导致,因此早期预防和诊治原发肿瘤是本病的主要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 早期预防和诊治原发肿瘤,如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定期复查,避免原发肿瘤复发和转移。
  • 通过健康饮食、适当运动、调节情绪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提高免疫监视功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