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斯德到mRNA:狂犬病疫苗的百年进化史
从巴斯德到mRNA:狂犬病疫苗的百年进化史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咬伤或抓伤传播给人。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约有59,000人死于狂犬病,其中97%的病例发生在亚洲和非洲。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因此,狂犬病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对于预防这种致命疾病至关重要。
巴斯德时代的疫苗制备
1885年,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成功制备了世界上第一支狂犬病疫苗,这一突破性发现为人类预防狂犬病开辟了新途径。巴斯德最初使用的是神经组织疫苗,这些疫苗在神经组织中培养,并用苯酚灭活。然而,这种疫苗存在诸多问题:效力不稳定,含有残留的神经组织,且常引发神经系统并发症,如神经病变、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炎或脑炎。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已不再推荐使用神经组织疫苗。
Vero细胞技术的突破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Vero细胞技术的出现为狂犬病疫苗的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Vero细胞是一种源自非洲绿猴肾细胞的连续细胞系,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能够支持病毒的高效增殖。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疫苗的生产效率,还显著改善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的生产过程中,Vero细胞可以在微载体珠上生长和感染,并在发酵罐中进行大规模培养,以生产大量含有狂犬病毒的组织培养基。临床研究表明,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PVRV)在初次和强化注射后的狂犬病毒中和抗体反应与人二倍体细胞疫苗相当,但生产成本更低。
现代疫苗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狂犬病疫苗的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无血清迭代狂犬病疫苗、新型工艺人二倍体狂犬病疫苗和mRNA狂犬病疫苗等新型疫苗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疫苗。
无血清迭代狂犬病疫苗:这种疫苗不含有动物血清,显著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不良反应的概率。目前,该疫苗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预计将于2024年申报上市。
新型工艺人二倍体狂犬病疫苗:突破了传统工艺中病毒滴度低、产量小的技术瓶颈,优化了纯化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mRNA狂犬病疫苗:这种新型疫苗具有免疫接种针次少、保护性中和抗体产生速度快、综合保护效果强的特点。中国药科大学研究团队在恒河猴和小鼠中测试的mRNA狂犬病疫苗显示出持久而全面的免疫反应。艾美疫苗研发的mRNA狂犬病疫苗LVRNA001仅需接种两针,即可提供100%安全有效的免疫保护。
未来展望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狂犬病疫苗的研发将继续向更安全、更有效、更便捷的方向发展。mRNA疫苗技术的突破为狂犬病疫苗的革新提供了新的可能,而无血清迭代疫苗和新型工艺人二倍体疫苗的出现则进一步提高了疫苗的安全性和可及性。这些创新将为全球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带来新的希望。
狂犬病疫苗的研发历程见证了人类与疾病斗争的智慧和勇气。从巴斯德时代的神经组织疫苗到现代的Vero细胞疫苗,再到最新的mRNA疫苗,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凝聚着科学家们的心血和努力。未来,随着更多创新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狂犬病这一古老的疾病终将被人类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