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流感季,达菲耐药性引担忧
秋冬流感季,达菲耐药性引担忧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流感病毒活跃度增加,抗流感药物达菲再次成为焦点。近期报道显示,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多例对达菲产生耐药性的病例,尤其是在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患者中更为明显。专家提醒,在治疗这类患者时需特别警惕快速产生的奥司他韦耐药情况,并建议采用加大剂量或换用其他抗病毒药物如扎那米韦进行治疗。这一现象引发了公众对于流感药物有效性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达菲耐药性现状
达菲(商品名:达菲,通用名: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是由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甲型及乙型流感。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中国流感周报》数据显示,自2024年4月1日以来,A(H1N1)pdm09亚型流感毒株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的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
具体数据如下:
- 2024年第24周之前,所有A(H1N1)pdm09亚型流感毒株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均敏感。
- 2024年第25周开始出现耐药株,数量逐渐增加。
- 2024年第42周:20株(当周耐药率4.3%)
- 2024年第43周:21株(1.1%)
- 2024年第44周:21株(0%)
- 2024年第45周:26株(4.2%)
- 2024年第46周:30株(7.0%)
- 2024年第47周:31株(2.9%)
- 2024年第48周:36株(5.4%)
- 2024年第49周:39株(4.6%)
- 2024年第50周:39株(0%)
- 2024年第51周:44株(5.3%)
- 2024年第52周:48株(4.3%)
- 2025年第1周:51株(2.3%)
相比之下,玛巴洛沙韦(速福达)自2021年在中国上市以来,尚未发现耐药株。这可能与其上市时间短、使用范围有限有关。玛巴洛沙韦是一种RNA聚合酶抑制剂,作用机制与奥司他韦不同,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均未发现对其耐药的流感毒株。
耐药性产生原因
耐药性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
药物滥用:奥司他韦上市20多年,已解除专利保护,被大量仿制生产,价格较低。多年的广泛使用和滥用(不当疗程和剂量不足),导致耐药流感毒株产生增多。
病毒变异:流感病毒本身具有高度变异性,自然条件下会在偶发的突变中产生耐药性。而药物的广泛使用加速了这一过程。
传播特性:有研究显示,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耐药的流感毒株更易在人-人间传播,而对聚合酶抑制剂(如玛巴洛沙韦)耐药的流感毒株传播力相对较弱。
替代药物方案
面对达菲耐药性问题,目前有以下几种替代药物方案:
- 玛巴洛沙韦:2021年在中国上市,仅需一次给药,适用于5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其主要优点包括:
- 半衰期长达79小时以上,一次口服即可长时间维持有效治疗浓度
- 不经过肾脏代谢,对肾脏损害风险小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主要为腹泻、支气管炎、恶心等
- 可快速降低病毒载量,减少家庭内传播
- 阿比多尔:通过阻止病毒与宿主细胞融合发挥作用,可作为奥司他韦的替代选择。其特点包括:
- 适用于成人甲、乙型流感的治疗
- 用法用量为一天3次,连用5天
- 疗效与奥司他韦相当
- 可在患者对奥司他韦不耐受或无法获取时使用
应对建议
合理用药:医生和患者都应提高合理用药意识,避免滥用抗病毒药物。在使用任何抗流感药物前,最好先进行病毒检测,明确诊断后再选择合适的药物。
加强监测:医疗机构和疾控部门应加强对流感病毒耐药性的监测,及时掌握耐药性变化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研发新药:鼓励和支持新药研发,特别是针对耐药株的有效药物,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耐药性问题。
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最有效手段。建议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公众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对流感和抗病毒药物的认识,避免自行购药服用,遵医嘱用药。
达菲耐药性问题的出现提醒我们,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需要更加谨慎。合理用药、加强监测和研发新药是应对耐药性挑战的关键。同时,公众也应提高对流感和抗病毒药物的认识,避免滥用药物,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