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远古文明遗址:从八里桥到黄山,揭秘夏王朝区域中心
南阳远古文明遗址:从八里桥到黄山,揭秘夏王朝区域中心
2024年,一则考古新闻让南阳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在权威媒体评选的2024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中,南阳市方城县八里桥遗址成功入选,成为河南省唯一上榜的考古发现。这一消息不仅在学术界引起热议,更引发了公众对南阳远古文明的浓厚兴趣。
八里桥遗址位于南阳市方城县赭阳街道程庄村,因潘河西岸的八里桥而得名。该遗址探明面积达130万平方米,是夏王朝的区域政治中心。考古发掘揭示了夯土建筑基址、墙垣、环壕等重要遗迹,出土了玉器、绿松石嵌片和铸铜相关遗物。
“多网格”布局是八里桥遗址的重要特征之一。纵横交错的沟类遗存将南部区域划分为多个完整区块,这种布局与夏王朝中心的二里头遗址极为相似。从二里头夏都遗址到八里桥夏代区域中心方邑,不断出土的新发现,一次次刷新了人们对“上古三代”的认知,中华文明的五千年信史再一次得到确实佐证。
八里桥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饰品、宗族刻画符号等文物,在二里头遗址文物中都有对应发现。从夏代时期地理、气候、矿产和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只有两者存在联系才能得到解释。方城县文物局原局长、先秦文化学者李迎年表示,由于近期气温偏高,昼夜温差较大,容易出现酥碱。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发掘现场的大部分区域,或回填或进行了保温遮盖,但现出土文化层绵延之久、出土文物之惊艳及保存之完整,已足以惊艳世人。
从方城八里桥所在地,到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直线距离超过240公里,即使是今天的交通条件也要实打实行进300公里。那么,夏代的古中国时期,二者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八里桥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饰品、宗族刻画符号等文物,在二里头遗址文物中都有对应发现,从夏代时期地理、气候、矿产和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只有两者存在联系才能得到解释。”李迎年说,上世纪50年代,中国田野考古开创者、考古学专家徐旭生先生通过史志“按图索骥”发现二里头遗址并命名后,史学界关于二里头文化的所处时期一直存在争议。而在多年后,八里桥遗址是夏代区域中心的认定结果,雄辩地佐证了考古先辈的判断。
八里桥遗址的最早主人,是在史书上留下记载的曲烈吗?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以史为志且有物以证。李迎年说,在八里桥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最让人兴奋的是八里桥遗址发现与二里桥近似的符号“文字”。在之前的发掘中,考古人员找到了一些陶盆残片、陶器和卜骨上的刻画符号,其中,两件陶盆残片上的“曲钩形”符号,被专家解读为“曲”字的初文。这与缯国始祖曲烈的名字形成了直接的联系。
八里桥遗址的意义,不止于考古,更在于让我们重新审视中华文明的源头。
千年的时光让夏朝的故事变得模糊,但八里桥遗址的出现,带领现代人一步步走近那个古老而神秘的夏王朝。它告诉我们,夏朝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传说,而是真实存在的文明。
除了八里桥遗址,南阳还有其他重要的远古文明遗址。位于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的黄山遗址,以丰富的玉器和制玉工具闻名。大量独山玉器的出土,表明当时的玉器制作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对于研究中国玉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南阳盆地的灵山,考古学家发现了丰富的远古文明遗迹。灵山位于方城县独树镇西北方11公里处,主峰海拔613米。远古人类充分利用灵山上的巨石,磨刻出图腾雕像、爻窝、星象图等“岩石文化”。目前,灵山区域已发现多处岩石磨刻的“蛇”图腾,这些图腾造型逼真,艺术价值极高。其中,最大的一尊蛇图腾长达16.8米,昂首伏于山坡之上,凶猛威严。此外,灵山还发现了多尊蛙图腾雕像,反映了远古人类对生殖崇拜的信仰。
这些遗址和遗迹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南阳远古文明的认识,也为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它们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展现了先民们的智慧和创造力。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相信南阳还将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进一步揭示中华文明的辉煌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