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某综合训练基地:科学化体能训练的新趋势
陆军某综合训练基地:科学化体能训练的新趋势
2022年度,陆军某综合训练基地在春季入伍新兵军事训练考核中取得显著成绩。这一成果的背后,是该基地坚持科学化体能训练的结果。通过合理设置训练强度、差异化训练内容和针对性的伤病预防措施,不仅提高了新兵的训练成绩,还有效降低了伤病率。
科学施训:从理念到实践
科学化训练的核心在于合理负荷、循序渐进。武警后勤学院军事训练医学教研室教授秦永生指出,科学施训是提高训练质效、防控训练伤的关键。特别是在新兵训练阶段,科学训练不仅能帮助他们打好体能基础,还能有效降低训练伤的发生风险。
以引体向上训练为例,秦永生教授推荐采用“1683”训练法:即用1-2秒速度完成上杠动作,用4-6秒进行慢速下放,完成8次最大努力的引体向上,重复3-4组。这种训练方法既注重了力量的提升,又避免了过度训练导致的伤害。
差异化训练:因材施教提升效能
中部战区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的实践表明,差异化训练能够显著提升训练效果。该旅集训队根据战斗体能训练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组训原则,通过热身活动、专项训练、实操训练的模式展开。参训骨干王帅总结出一套专项热身训练法,帮助官兵快速进入状态,减少运动伤害。
在400米障碍训练中,参训骨干杨泽旭通过讲解示范,使官兵掌握省力、快速通过障碍的方法。经过一周的专项训练,参训人员的协调性、灵敏性和爆发力都有了明显提升。
快速反应与抗疲劳训练:实战需求导向
火箭军某部通过无预告战备拉动训练,检验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在寒冷夜晚的训练中,官兵们需要应对“敌”卫星过顶、化学袭击等多重特情,这不仅考验了他们的体能,更检验了指挥控制、应急处置等综合能力。
未来作战节奏快、强度大,指挥员需要具备超常的抗疲劳能力。通过强化有氧耐力训练,提升机体对抗疲劳的能力,是训练的重要内容。同时,环境适应性训练和心理抗压训练也被纳入训练体系,以应对未来战场的复杂环境。
伤病预防:训练效果的保障
科学训练离不开有效的伤病预防。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运动医学病区主任刘欣伟强调,关节损伤是训练伤中较为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低温环境下,关节更容易受伤。
以肩关节为例,刘欣伟建议通过保持背部和肩部肌肉力量均衡、合理安排训练强度、训练后进行肌肉拉伸等方式预防损伤。他还推荐了多个日常练习动作,如徒手平举、肩徒手推举等,以增强肩部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
在膝关节防护方面,踮脚尖、勾脚尖、抬腿等动作可以增强膝关节附近肌肉力量,强化关节稳定性。对于踝关节,脚踝外转、脚跟脚尖交替上抬等练习有助于预防扭伤。
通过科学化、差异化的训练方法,结合快速反应、抗疲劳训练和伤病预防措施,陆军某综合训练基地成功提升了新兵的体能素质,为他们执行高强度战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这种训练模式不仅提高了训练效率,更确保了士兵的身心健康,为部队战斗力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