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拔毒祛风、消肿排脓——皂角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拔毒祛风、消肿排脓——皂角刺

引用
腾讯
1.
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102A07A8O00?openApp=false&web_channel=wap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全年均可采收,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性状

本品为主刺和1~2次分枝的棘刺。主刺长圆锥形,长3~15cm或更长,直径0. 3~1cm;分枝刺长1~6cm,刺端锐尖。表面紫棕色或棕褐色。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切片厚0. 1~0.3cm,常带有尖细的刺端;木部黄白色,髓部疏松,淡红棕色;质脆,易折断。气微,味淡。

炮制

除去杂质;未切片者略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与归经

辛,温。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

消肿排毒,排脓,杀虫。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用法与用量

3~10g。外用适量,醋蒸取汁涂患处。

方剂举隅

  1. 乳痈:
    皂角刺(半烧带生)半两、真蚌粉三钱。上药研细。每服一钱,酒调下。(《仁斋直指方》)

  2. 产后乳汁不泄,结毒:
    皂角刺、蔓荆子各烧存性,等份为末,温酒服二钱。(《袖珍方》)

  3. 疮肿无头:
    皂角刺、烧灰阴干为末。每服三钱,酒调,嚼葵花子三五个,煎药送下。(《儒门事亲》)

  4. 治乳汁不足:
    皂角刺、王不留行各6克,黄芪15克,猪蹄两只。煎煮至肉烂,去药渣,吃肉喝汤。(《安徽中草药》)

  5. 胎衣不下:
    皂角刺烧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本草纲目》引《熊氏妇人良方补遗》)

  6. 小儿重舌:
    皂角刺烧灰,入冰片少许,漱口,掺入舌下,涎出自效。(《普济方》)

  7. 治鼻咽癌:
    皂刺和皂角树枝360克。煎汤至黄酒色,每日服3次,分2日服完。(《抗癌本草》)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
“皂荚刺治风杀虫,功与荚同,但其锐利直达病所为异耳。”

2.《医学入门》
“皂刺,凡痈疽未破者,能开窍;已破者能引药达疮所,乃诸恶疮癣及疠风要药也。”

3.《本草汇言》
“皂荚刺,拔毒祛风。凡痈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于疡毒药中为第一要剂。又泄血中风热风毒,故厉风药中亦推此药为开导前锋也。”

4.《药笼小品》
辛温。搜风杀虫,锋锐直达病所。溃痈疽,散肿毒,攻乳积一名妒乳,为痈疽未溃之神药。已溃勿服,孕妇亦忌。

5.《药性切用》
性味辛温,功近皂荚,其锋锐之气直达病所溃坚。香肥皂∶性味辛温,洗涤垢腻,风湿,为中风涤痰通窍专药。今浣衣亦皆用之。

本文原文来自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 林颖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