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界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界定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66law.cn/laws/129835.aspx
在刑法领域,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是三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犯罪行为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法律意义。本文将详细解释这些概念的界定及其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刑法中的相关条款。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主要区别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未完成是否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是犯罪未遂,不属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犯罪或未得逞的是犯罪中止。概言之,判断二者的基准是弗*克公式:能达目的而不欲时,为犯罪中止;欲达目的而不能时,为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的特征
我国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具备三个特征:
-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 犯罪未得逞;
- 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
犯罪中止的构成条件
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构成犯罪中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 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
- 必须自动地放弃犯罪或自动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 必须彻底地停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别
犯-意表示一般是指以口头、书面或者其他方法,将真实犯罪意图表现于外部的行为。其特征是:表示人具有真实的犯罪意图;表示人用口头、书面、手势或者其他可以使人知晓的方法向他人表露犯罪意图;犯-意表示是犯-意的单纯流露,不能为犯罪制造条件。
犯罪预备行为与犯-意表示的最本质区别在于:犯罪预备行为是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为实行犯罪起促进作用的行为,因而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了现实的威胁;而犯-意表示并没有为实行犯罪起促进作用,只是单纯流露犯-意的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没有构成现实的威胁。
本文原文来自66law.cn
热门推荐
当艺术遇上法规:从“葛多多不多”墙绘被毁事件看街头涂鸦的合法性困境
肖战版《射雕英雄传》:徐克执导,预售破1.8亿
央视版《水浒传》:一部忠于原著又独具匠心的荧屏经典
央视版《水浒传》:这些老戏骨演技炸裂!
央视版《水浒传》:改编得失与艺术价值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有哪些
博科尼ESS硕士:伦敦投行抢着要!
博科尼大学ESS硕士项目:留学新宠?
游戏设计的全方位探索:构建吸引人的虚拟世界与体验
意大利香肠的地道英语表达,你get了吗?
中式香肠英文名大揭秘!
玉米不能总吃?这5种人要少吃,现在知道还不晚
新手养鱼第三步:如何挑选最佳鱼儿口粮
社火: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甘肃各地烹制“文化大餐”过大年
宫本茂的游戏设计思想:有趣与风格化
被动指数型债基成投资新宠?规模破万亿背后的逻辑
饮料有了“营养选择”分级标识,给孩子挑选饮品应注意这些
新郎新娘的浪漫爱情见证:证婚人发言稿
证婚人的那些事儿:从历史渊源到现代职责
证婚人视角:幸福婚姻的秘诀
皇上皇香肠教你做正宗广式煲仔饭
STM32使用ITM调试_通过仿真器实现串口打印
HDMI接口接触不良怎么办?四种实用解决方案帮你轻松应对信号问题
arcsin函数在三角学中的神奇应用揭秘!
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神器:arcsin函数
ASIN函数在工程设计中的神奇应用
双十一购车后想贴广告?这些规定你必须知道!
本命年必戴红绳饰品,你选对了吗?
2024年属龙本命年必备:红色饰品和朱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