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界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界定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66law.cn/laws/129835.aspx
在刑法领域,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是三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犯罪行为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法律意义。本文将详细解释这些概念的界定及其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刑法中的相关条款。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主要区别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未完成是否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是犯罪未遂,不属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犯罪或未得逞的是犯罪中止。概言之,判断二者的基准是弗*克公式:能达目的而不欲时,为犯罪中止;欲达目的而不能时,为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的特征
我国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具备三个特征:
-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 犯罪未得逞;
- 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
犯罪中止的构成条件
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构成犯罪中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 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
- 必须自动地放弃犯罪或自动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 必须彻底地停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别
犯-意表示一般是指以口头、书面或者其他方法,将真实犯罪意图表现于外部的行为。其特征是:表示人具有真实的犯罪意图;表示人用口头、书面、手势或者其他可以使人知晓的方法向他人表露犯罪意图;犯-意表示是犯-意的单纯流露,不能为犯罪制造条件。
犯罪预备行为与犯-意表示的最本质区别在于:犯罪预备行为是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为实行犯罪起促进作用的行为,因而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了现实的威胁;而犯-意表示并没有为实行犯罪起促进作用,只是单纯流露犯-意的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没有构成现实的威胁。
本文原文来自66law.cn
热门推荐
游戏论|电子游戏中的"挂机"行为与玩家主体性之思
青少年常用抗抑郁症药:舍曲林

汽车镀晶效果如何判断?这些关键指标帮你轻松辨别
物理学家发现:宇宙中的一切并非偶然,而是巧妙的安排
美国:以政府为主导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
软件工程师的薪资水平在不同地区的涨幅趋势如何?
微信账号注销指南
如何分析黄金金价的趋势?金价波动对经济有何潜在影响?
老年朋友请注意,医生喊您做力量训练啦!
泡利不相容原理:揭秘物质世界多样性的奥秘
猫叫声背后的秘密:不同叫声如何传达情感和需求?
租房手写合同的有效性与法律风险分析
小鼩鼱: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之一
SMILE PRO全飛秒近視雷射是什麼?手術流程、優缺點介紹
1.8亿90后结婚率20%、离婚率57%,垮掉的一代会是最惨的一代吗?
普林斯顿最新研究:逆向思维提升LLM规划能力4%至24%
Pharmacol Res:黄芪龙胆颗粒剂为血性脑卒中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情感共鸣”写作法,好作品都会让读者感同身受,触动内心
AI大模型:犯罪谜案的“幕后解码者”
戒指戴每个手指代表什么
如何找到AI与行业的结合点:企业老板的实用指南
超声波传感器的种类原理与设计应用
生命起源之谜:地球孕育的生命,还是外星生物的种子?
女皇武则天:权力与智慧的巅峰之旅
武则天临终传位之谜:为何最终选择归还李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迪庆
燕麦片和麦片一样吗?燕麦片和燕麦麸皮的区别
ChatGPT也会产生“焦虑”情绪
赛博朋克2077哪些女NOC可以推?探索这些魅力十足的女性角色
心学问心理教育,家长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规避安全隐患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