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界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界定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66law.cn/laws/129835.aspx
在刑法领域,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是三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犯罪行为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法律意义。本文将详细解释这些概念的界定及其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刑法中的相关条款。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主要区别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未完成是否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是犯罪未遂,不属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犯罪或未得逞的是犯罪中止。概言之,判断二者的基准是弗*克公式:能达目的而不欲时,为犯罪中止;欲达目的而不能时,为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的特征
我国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具备三个特征:
-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 犯罪未得逞;
- 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
犯罪中止的构成条件
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构成犯罪中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 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
- 必须自动地放弃犯罪或自动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 必须彻底地停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别
犯-意表示一般是指以口头、书面或者其他方法,将真实犯罪意图表现于外部的行为。其特征是:表示人具有真实的犯罪意图;表示人用口头、书面、手势或者其他可以使人知晓的方法向他人表露犯罪意图;犯-意表示是犯-意的单纯流露,不能为犯罪制造条件。
犯罪预备行为与犯-意表示的最本质区别在于:犯罪预备行为是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为实行犯罪起促进作用的行为,因而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了现实的威胁;而犯-意表示并没有为实行犯罪起促进作用,只是单纯流露犯-意的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没有构成现实的威胁。
本文原文来自66law.cn
热门推荐
揭开蟑螂习性与出现的原因:居家与商业空间的防治指南
秋冬养生:菠菜糙米牛肉助你补足维生素B
你家孩子缺维生素B吗?这些症状别忽视!
退休需符合哪些条件
青城山秋游正当时,错过等一年!
青城山:四季仙境打卡地
太初历揭秘:古人的农历闰月智慧
顺治历改:揭秘农历闰月的秘密
农历闰月背后的千年算法揭秘
农历闰月:如何巧妙调整24节气?
双十一智能马桶故障排除攻略
张子宇再度杀死比赛!山东女篮力克广东晋级三大球赛事四强
张子宇身高风波:揭秘真实身高
从10.98%到1.35%,看30年存款变迁
周末厨房小挑战:新西兰牛排大作战!
小脑萎缩患者的营养食谱大揭秘!
如何帮助家人应对小脑萎缩的心理挑战?
春节亲子观影攻略:让爱与成长同行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凝心聚力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直升机企业
社区治理转型成效体现在哪些方面?
从“自治”到“共治”:社区治理“出实招”,解锁群众“幸福密码”
电车回乡不用愁,随到随充放心游
公历农历完美重合!背后竟有这些天文秘密?
带状疱疹关注周:科学预防,远离“缠腰龙”
带状疱疹的医学治疗:从药物到疫苗的全面解析
带状疱疹患者如何缓解焦虑?
带状疱疹康复食谱:燕麦粥+清蒸鱼
武隆仙女山露营音乐节:冰雪世界里的音乐狂欢
春节自驾游:探秘云南古城与泸沽湖的风俗文化
云南大环线自驾游攻略:20天玩遍最美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