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宋朝重文轻武的治国思想演变过程:武将憋屈无奈、士大夫全面治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宋朝重文轻武的治国思想演变过程:武将憋屈无奈、士大夫全面治国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40429788_121618178/?pvid=000115_3w_a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朝代,其重文轻武的治国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思想的演变过程,不仅反映了武将在古代封建王朝地位的变化,也揭示了宋朝统治者在国家治理方面的独特策略。

中国古代著名军事著作《孙子谋攻篇》中对于武将有一个深刻的刻画: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这句话详细刻画了武将对于古代封建王朝的重要性,因为武将和他们所从事的军事活动对一个国家的存亡具有重要的作用,正如《左传》所说:“国家大事,在祀与戎”。自春秋到唐朝这一漫长的时间里,武将一直和文臣并列,成为封建王朝的两大统治支柱。

然而在北宋时期,武将的地位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宋朝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采取压制和制衡武将的措施,另一方面提高文臣士大夫的地位,让这些没有造反能力的士大夫压制将帅,而且君主重视儒家道德思想文化的发展,意图采用儒家忠君的思想来麻醉人民,以求长治久安。但是对于武将的排挤和打击也造就了宋朝军事能力的薄弱以至于最终的灭亡。

重文轻武思想的由来

从中唐到宋朝建立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的思想理念发生了转变,人们崇拜军事力量,这使得武将称雄。这一局面促使皇帝权威的下降,也使得文臣集团受到武将的控制,国家政治由武将和他所掌握的兵力大小所决定。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