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胡辣汤带火一座城:河南逍遥镇的产业振兴之路
一碗胡辣汤带火一座城:河南逍遥镇的产业振兴之路
“百业俱兴数小窑,官顺民安世称道。天时地利随人意,任职四载乐逍遥。”这是宋代一位曾在逍遥镇任职的知县留下的诗句,也道出了这个小镇名字的由来。而真正让逍遥镇名扬四海的,却是一碗香辣可口的胡辣汤。
作为胡辣汤的发源地,逍遥镇位于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这里沙河、颍河傍镇而过,自古就是水陆交通要道。据《西华县志》记载,逍遥镇的胡辣汤最早可追溯至宋朝,当时作为御用汤品,后流传至民间。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其起源于明朝,由御厨赵纪带至逍遥镇。无论哪种说法,都印证了胡辣汤与逍遥镇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
如今,这碗承载着千年历史的胡辣汤,不仅温暖了无数河南人的胃,更成为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金汤”。
产业规模:年产值超18亿元的“汤经济”
走进逍遥镇,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胡辣汤店的密度之高。一条百米长的街上,往往能集中10余家胡辣汤店,每家店门口都停满了挂着各地牌照的车辆。据不完全统计,仅逍遥镇外出经营胡辣汤的就有4200多户,从业人员达2.6万余人,年创收超过13亿元。而整个逍遥镇胡辣汤产业的年产值更是突破了18亿元大关。
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像高群生这样的胡辣汤传承人的努力。作为逍遥镇高家胡辣汤第十三代传人,高群生不仅将祖传秘方发扬光大,还累计培训全国各地学员5000余人,开设加盟店300多家,学员店更是多达1000余家。他的故事,正是逍遥镇胡辣汤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产业链带动:一碗汤带活一座城
胡辣汤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更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胡辣汤的主要原料为例,为了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西华县大力发展优质小麦、辣椒、黄花菜等种植基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的转型升级。同时,粉条、面筋、香油等配套产业也应运而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以粉条为例,为了保证胡辣汤的口感,逍遥镇的粉条生产企业纷纷引进先进设备,提升产品质量。目前,西华县已拥有数十家规模化粉条生产企业,年产量达数万吨,不仅满足了本地需求,还远销全国各地。同样,面筋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多家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生产出更适合胡辣汤的面筋产品,进一步提升了胡辣汤的口感和品质。
品牌发展:从街头小吃到全国连锁
随着胡辣汤知名度的提升,品牌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以方中山、逍香源、高群生为代表的胡辣汤品牌,纷纷走出河南,进军一线城市。2023年9月,方中山胡辣汤北京首店开业,半年内就有4家门店投入运营。这些品牌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创新改良,以适应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然而,品牌化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如何在保证品质的同时实现标准化生产?如何在扩张过程中保持品牌的独特性?这些都是胡辣汤从业者需要面对的问题。此外,商标使用和知识产权保护也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议题。此前,“逍遥镇”胡辣汤就曾因商标纠纷登上热搜,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文化传承:舌尖上的乡愁
胡辣汤不仅是河南人的美食“召集令”,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对于在外打拼的河南人来说,一碗胡辣汤寄托着浓浓的乡愁。在深圳工作的河南人周璇说:“我的南方同事们也喜欢点胡辣汤喝,他们那么怕‘热气’,胡辣汤倒喝得惯。”这说明胡辣汤的魅力早已跨越地域界限,成为连接不同人群的文化纽带。
2021年6月,周口市西华县胡辣汤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不仅是对胡辣汤文化价值的认可,更为其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未来展望:从“一碗汤”到“一座城”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胡辣汤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西华县已将胡辣汤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品牌建设、产业链延伸等措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当地还积极发展“胡辣汤+旅游”模式,打造胡辣汤文化体验馆、胡辣汤主题公园等文旅项目,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从一碗汤到一座城,逍遥镇胡辣汤的发展之路,正是中国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未来,随着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碗香辣可口的胡辣汤,必将为更多人带来味蕾的享受和文化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