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嬰幼兒受PM2.5危害,恐引發自閉症、過動症!5大方法減少室內空污
研究:嬰幼兒受PM2.5危害,恐引發自閉症、過動症!5大方法減少室內空污
空气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尤其对婴幼儿的健康影响更为严重。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全球约五分之一的新生儿健康问题由空气污染引起。那么,PM2.5究竟如何影响婴幼儿的健康?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家中的宝宝免受空气污染的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全球约五分之一的新生儿健康问题由空气污染引起,而空气污染对新生儿健康的负面影响正不断加剧。根据美国研究指出,婴幼儿在脑部发育阶段如果受到PM2.5的危害,可能会导致神经疾病,引发自闭症、过动症等严重问题,绝不可轻视!
PM2.5是指直径小于2.5微米(um)的细微颗粒物,空气中的这些微细悬浮微粒会携带重金屬污染物及其他毒性物质,一起被呼吸进体内。台北医学大学公共卫生学系教授莊凱任教授表示,PM2.5「细悬浮微粒」已被证实会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健康。当孕妇吸入PM2.5后,这些颗粒上的有害物质会直接进入人体循环,最终到达胎盘;由于胎儿的脑部尚在发育,血脑屏障还未成熟,无法有效抵御,通过母亲血液进入胎儿体内的PM2.5,夹带的有害物质将严重影响神经发育、智力发展等。
小兒科專科葉耀翔醫師指出,台湾儿童的过敏比例已接近八成,且此趋势仍在不断上升,与母亲在怀孕期间暴露于PM2.5污染有著密切关联,看不见的PM2.5是威胁宝宝健康的隐形杀手。幼年期都是脑部发育阶段,特别是出生后的黄金1,000天,为脑部发展的重要关键期,根据美国研究指出,婴幼儿脑部发育阶段受到PM2.5的危害,恐导致神经疾病,引发自闭症、过动症等問題。
母亲怀孕要保护胎儿,避免空气污染物
根据卫福部统计数据指出,5歲半以下的儿童中,接近一半被诊断出至少一种过敏性疾病;葉醫師表示,因为过敏症状来小兒科求诊的儿童越来越多,年纪最小甚至只有一岁,过敏儿童的数量正逐年增加,且发病年齡逐漸下降,情况令人担忧。
根据卫福部统计数据指出,5歲半以下的儿童中,接近一半被诊断出至少一种过敏性疾病。
根据中国医药大学发表于《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期刊》的研究,当孕妇在怀孕期间暴露于PM2.5浓度超过93μg/m³时,婴儿在出生后罹患气喘的風險显著增加;而婴儿出生后暴露于PM2.5浓度高於25μg/m³,也会增加罹患气喘的风险。因此,葉醫師强调,从母亲怀孕的第一天起,保护胎儿免于接触空气污染物,对于儿童的未来健康至關重要。
小心胎儿与婴幼儿受空气污染危害
莊凱任教授进一步表示:「接触PM2.5细悬浮微粒,会严重影响孕妇及其新生儿的健康。孕妇若长期暴露在污染空气中,容易导致早产,且孩子未来罹患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也会增加。」他解释,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受到影響,因为儿童的呼吸速率是成人的两倍,单位体积吸入的空气中,污染物含量也相对更多。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最终会沉降至地表,刚开始爬行的婴幼儿和身高較矮的儿童,正好处在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区域。此外,儿童的脑部、肺部及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呼吸道也较脆弱,因此更容易受到空污影响。
打造居家无尘空间,5大方法减少室内空污
婴幼儿每天有90%的时间在室内活动,家中有孕妇或婴幼儿的家庭更应该特别重视室内空气质量,葉耀翔醫師也分享5大减少室内空污的方法:
一、无烟:不要在室内吸烟,并在厨房安装排氣扇和烟囪,减少烹煮时产生的油烟。
二、无香:避免使用合成空气清新剂和薰香,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易导致呼吸问题。
三、无尘:室内不穿外出鞋、家门放置脚踏垫;选择合格空气清净系统,有效去除空气污染物。
四、控湿:降低室内湿度、浴室安装排氣扇,并检查修復漏水的管道,减少霉菌滋生。
五、少絨毛:家中宠物要定期洗澡,并减少地毯与绒毛玩具的摆设,降低过敏的机率。
莊教授建议,家有过敏体质儿童的家长应养成随时检测空气质量的习惯,就像每天查看天气预报一样。婴幼儿每天有90%的时间在室内活动,家中潜藏了許多看不见的诱因,预防过敏就要从居家环境与生活习惯做起,或是也可以打造家中婴儿无尘室,将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降至最低,并且透过「空气质量监测网」掌握最新资讯,就能在空污严重时,减少外界污染物的接触风险,有效保护每个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