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这些饮食习惯会增加脑干出血风险
专家提醒:这些饮食习惯会增加脑干出血风险
西安市红会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赵东升指出,脑干出血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达95%。为了预防这种致命性疾病,他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调整饮食结构,少食用高脂肪、高热量以及辛辣的食物,戒烟戒酒。此外,还应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规律作息并适度运动。
脑干出血:最危险的脑血管疾病
脑干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医疗急症,病死率高、预后差。它占临床脑出血病例的10%左右,虽然发病率不高,但起病急、病情凶险、预后较差,是所有脑卒中中病死率最高、预后最差的疾病之一。
近期,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成功救治了一例高难度脑干出血患者。该患者为50岁男性,因深度昏迷、呼吸急促被送至急诊。头部CT显示脑干出血量达16毫升,经过四个小时的手术,患者才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一案例再次凸显了脑干出血的极端危险性。
饮食调整:预防的关键
赵东升医生强调,预防脑干出血的关键在于控制风险因素,其中饮食调整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低盐低脂饮食: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风险。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同时要限制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避免血液粘稠度增加。
多吃蔬菜水果: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建议每天摄入500克以上的蔬菜和200-350克的水果。
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会增加心血管负担,提高脑出血风险。建议将BMI控制在18.5-23.9之间。
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保持血糖稳定。
除了饮食调整,赵东升医生还建议: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害血管壁,增加脑出血风险。酒精则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管理压力: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学习压力管理和放松技巧。
定期体检: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全面体检。
高危人群需警惕
脑干出血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与现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下人群需要特别警惕:
高血压患者:长期高血压是脑干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熬夜族:睡眠不足会增加心血管负担。
酗酒者:酒精会导致血压升高。
不规律饮食者:暴饮暴食会影响血糖和血脂水平。
长期精神紧张者:压力过大会影响心血管健康。
脑干出血的症状包括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麻木、言语障碍等。如果发现应及时就医,第一时间拨打120,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堵塞气管。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可以有效降低脑干出血的风险。赵东升医生呼吁大家重视预防,不要等到疾病发生才开始重视健康。预防胜于治疗,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为自己的生命安全筑起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