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中小企业融资新选择
北交所:中小企业融资新选择
2025年1月17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是北交所在服务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推出的又一重要举措。自2022年9月3日成立以来,北交所已走过三个年头,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重要平台,其在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北交所:中小企业融资新选择
截至2024年9月2日,北交所已有25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3000亿元,累计融资近530亿元,再融资募资13.5亿元。这些数据背后,是北交所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融资服务体系。
北交所的上市公司中,超八成为中小企业,近九成为民营企业。2024年上半年,251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84.96亿元,超六成公司营业收入增长,14家公司营收增幅超50%,四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北交所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融资服务体系。
制度创新:精准服务中小企业
北交所围绕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目标,设计了四套上市标准,构建并持续完善涵盖挂牌准入、发行上市、持续监管、再融资和交易等各个环节的特色制度体系。这种差异化安排,精准满足了中小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数据显示,北交所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八成以上投向绿色低碳、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目前的25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占比近八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一半。借助资本市场融资支持,部分创新型公司在新材料、高端制造等关键技术领域打破国外垄断;部分企业专注产品创新,在半导体等领域荣获单项冠军,发挥了稳链补链强链的重要作用。
多层次资本市场:协同服务民营经济
北交所的成功离不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协同支持。券商等中介机构通过多种金融工具,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民企提供多样化融资支持。例如,2024年全年,券商创设信用保护工具合计规模达178.67亿元,其中华泰证券、中国银河等6家券商创设规模均超10亿元。这些信用保护工具在疏通民企债券融资渠道、降低民企融资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策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4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强调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北交所作为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平台,将在未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北交所的成立和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新路径。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制度体系,北交所正在成为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北交所必将在服务中小企业、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