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特效揭秘:国际A+级视效如何炼成?
《封神第一部》特效揭秘:国际A+级视效如何炼成?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自2023年上映以来,以其震撼的视觉效果和精良的制作团队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作为中国首部神话史诗巨制,该片不仅在剧情上还原了经典,更在特效制作上达到了国际A+级水准。这背后,离不开视效总监道格拉斯·汉斯·史密斯及其带领的团队的辛勤付出。
国际A+级视效的标杆之作
《封神第一部》的视效团队由来自21个国家的专业人才组成,他们共同完成了近2000个特效镜头。为了确保影片的视觉效果达到最高标准,导演乌尔善专门成立了魅思映像公司,作为《封神三部曲》的后期管理公司,全面负责特效制作工作。
道格拉斯·汉斯·史密斯作为视效总监,拥有丰富的国际项目经验。他曾参与《权力的游戏》《星际穿越》等多部好莱坞大片的特效制作。在他的带领下,《封神第一部》的特效团队采用了多项国际先进的技术手段,如Volume capture(体积捕捉)技术,确保了数字角色的高精度和流畅动画。
精良制作:从实景到CG的完美融合
影片中的许多场景都展现了特效团队的精湛技艺。以劫法场场景为例,美术组在外景地搭建了朝歌城的城门、城墙、主要街道与民居,视效部门在实景搭建素材的基础上,进行CG数字场景延伸,并用集群动画为法场制造出人头攒动的场景。在实拍完成后,视效团队按照美术组朝歌城场景设计,制作城墙的数字资产进行场景替换,再添加空中阴霾的乌云及气氛特效。
在《封神第一部》当中,天谴征兆初现,殷寿弑父杀兄篡权夺位,有违天道人伦,殷商王朝已失去庇佑,都城朝歌也因此阴云笼罩。美术组在外景地搭建了朝歌城的城门、城墙、主要街道与民居,视效部门在实景搭建素材的基础上,进行CG数字场景延伸,并用集群动画为法场制造出人头攒动的场景。
创新拍摄:三部连拍的挑战与突破
《封神三部曲》采用三部连拍的模式,这在华语电影中尚属首次。这种拍摄方式虽然提高了效率,但也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和复杂的技术挑战。摄影指导王昱表示:“三部一起拍,其实是一个特别大的难度,因为这个工作量有时候不是翻三倍的问题,难度是几何级增长的。”
为了解决拍摄中的技术难题,剧组进行了多项创新。例如,在一万平米的摄影棚里搭建了饕餮追袭姬发的原始森林,并在棚顶吊满了灯具。对于马术战争戏,机械组则创新性地使用挖掘机改装移动蓝幕,解决了蓝幕长度和高度的问题。
精湛表演:真人实拍与特效的完美结合
影片中的许多特效场景都采用了真人实拍与后期合成相结合的方式。例如,申公豹的飞头术虽然只是一场戏,却需要演员夏雨历经三个拍摄日、分层拍摄才能完成,一天拍头部,一天拍脖子以下的身体,一天拍整个人全身。这其中涉及到一个挑战,就是申公豹的头围着商王殷寿360度环绕的高难度长镜头要如何拍摄。
当谈及申公豹飞头术这个超难度镜头的拍摄时,摄影指导王昱说:“因为在龙德殿演员们试完戏,大家讨论如何呈现时有多种方案分层拍摄,但只有让商王殷寿和申公豹同框拍摄才能真正的达到演员所有的表演丰满、情绪到位、视线准确、光线统一。我之前曾设想用斯坦尼康稳定器架设摄影机完成这个一镜到底的难度拍摄,但通过我们摄影、灯光、机械几个现场会讨论,拍摄其它戏的间隙又邀来桑林老师的动作组、视觉特效总监开会讨论以及架上各种移动设备,威亚设备,灯光设备的测试才最终统一思想,找到了一个最佳解决方案。”
机械组组长张云童透露:“当时讨论的时候就说,有没有可能一个镜头从头到尾全部拍下来。我们共同想了好几种方案,最终决定的办法就是用伸缩炮(电动伸缩摇臂)了,还是用伸缩炮来做一个360度(一镜到底镜头拍摄)。”摄影指导王昱坦言:“没有这些团队,没有这些人的配合,你是达不到这个高度的,所以我们也是什么难度的镜头都敢设计,什么难度的事都敢想,因为你知道有这个团队的人能够完成它。”
团队协作:匠心精神的集中体现
《封神第一部》的成功,离不开各个部门的紧密协作。从导演、摄影、灯光到机械、特效,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正如摄影指导王昱所说:“你个人能全情投入创作和工作,又能享受团队合作所带来的超出预期的惊喜与提升,就是制作这部电影的快乐所在,也是整个封神团队的精神所在。”
未来展望:中国电影特效的新高度
《封神第一部》不仅是一部商业大片,更是中国电影工业的一次重要突破。通过这部影片,中国电影人在特效技术、团队协作、工业化流程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像《封神》这样的优秀作品涌现,推动中国电影走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