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患者使用生物制剂治疗时如何预防结核感染?
银屑病患者使用生物制剂治疗时如何预防结核感染?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可主要导致皮肤红斑、鳞屑和瘙痒。在治疗银屑病的过程中,生物制剂因其显著的疗效而被广泛应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会增加结核感染的风险。因此,银屑病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治疗时需要特别关注结核感染的预防。
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背景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是皮肤细胞过度增殖和炎症反应。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光疗和口服免疫抑制剂等。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往往难以达到满意的疗效,且副作用较大。近年来,随着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生物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靶向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生物制剂是一类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制备的药物,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免疫系统中的特定靶点,从而调节免疫反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用于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2/23(IL-12/23)抑制剂、白细胞介素23(IL-23)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7A(IL-17A)抑制剂及白细胞介素36(IL-36)抑制剂等。
生物制剂与结核感染风险
虽然生物制剂在治疗银屑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其使用也会带来一些风险,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结核感染的风险。生物制剂通过抑制免疫系统中的特定靶点来发挥作用,但这也可能导致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结核感染的风险。
研究显示,使用TNF-α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结核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这是因为TNF-α在机体抗结核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抑制TNF-α可能会导致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再激活,甚至导致活动性结核病的发生。其他类型的生物制剂,如IL-12/23抑制剂和IL-17A抑制剂,也可能增加结核感染的风险,但相对较低。
预防结核感染的具体措施
为了降低银屑病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发生结核感染的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结核筛查:在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前,所有患者都应进行结核筛查。筛查方法包括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干扰素-γ释放试验(IGRA)和胸部X线检查等。对于有结核病史或来自结核高发地区的患者,更应加强筛查。
预防性治疗:对于筛查发现的潜伏性结核感染患者,应在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前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常用的预防性治疗方案包括异烟肼单药治疗或利福平联合异烟肼治疗等。
监测与随访:在使用生物制剂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结核感染症状和体征。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盗汗等疑似结核感染的症状,应立即进行相关检查并及时处理。
疫苗接种:对于未感染结核的患者,建议接种卡介苗(BCG)以增强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接种卡介苗后可能会影响后续的结核筛查结果。
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对结核感染症状的认识,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临床指南的建议
2024版《中国银屑病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治疗指南》强调了在使用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时预防结核感染的重要性。指南建议:
- 所有考虑使用生物制剂治疗的银屑病患者都应进行结核筛查。
- 对于筛查发现的潜伏性结核感染患者,应在使用生物制剂前完成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 在使用生物制剂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结核感染症状和体征。
- 对于有结核病史或来自结核高发地区的患者,应谨慎使用生物制剂,并加强监测。
总之,银屑病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治疗时确实面临结核感染的风险。但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监测,可以有效降低这种风险。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充分了解相关风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筛查和预防,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