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山油药村:从石壳地到“油田”的科技兴农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山油药村:从石壳地到“油田”的科技兴农之路

引用
百度
7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9%BD%E6%9C%AF/19442222
2.
https://www.cnhnb.com/xt/article-125568.html
3.
http://www.news.cn/mrdx/2024-07/24/c_1310782535.htm
4.
https://www.qianjiang.gov.cn/bmjd/202502/t20250205_14256164.html
5.
https://www.dsxixia.com/?list_50/4088.html
6.
http://www.forestry.gov.cn/c/www/zxdt/567746.jhtml
7.
http://news.cjn.cn/bsy/yw/202501/t5078053.htm

在重庆黔江区中塘镇胜利村,曾经连农作物都不上收的石壳地,如今却结出了累累茶果。这片海拔900米以上的二高山地带,通过引进油茶种植,不仅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更成为了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这一转变始于2015年,当时在外打拼成功的村民黄宁回乡创业,流转了1200余亩撂荒地,开始试种油茶。经过几年的努力,油茶基地规模扩大到3000多亩,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2023年,基地实现茶油产值400余万元,预计2024年产值将突破600万元。

这一成功案例不仅展示了高山地区种植业的潜力,更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那么,高山地区如何才能种出高品质的中药材和油料作物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01

高山药材种植的关键技术

以白术为例,这种传统中药材最适合在海拔约1000米的高山地区种植。其种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土地准备与施肥

  • 选择肥力适中、排水顺畅、通风良好且微酸性的沙壤土。
  • 每667平方米土地施用2000千克农家肥,深翻并平整土壤,制作1.2米宽的畦。
  • 大田则需选择5年内未种植过白术的地块,每667平方米施用3000千克农家肥和50千克过磷酸钙。

繁殖技术

白术主要通过种子繁殖,生产中多采用育苗移栽法。育苗时,每667平方米用种量为5-7千克,移栽时每667平方米需鲜白术50-60千克。

田间管理

  • 幼苗出土后及时除草,并按4-6厘米株距间苗。
  • 生长后期若出现抽薹,应及时摘除。
  • 667平方米施用20千克尿素和30千克复合肥,施后覆土浇水。
  • 白术生长需要充足水分,干旱时及时灌溉,雨后积水要及时排出。

病虫害防治

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立枯病、叶枯病、白绢病、根腐病、锈病等,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02

高寒地区药材种植的管理方法

以宁夏枸杞和甘肃岷县当归为例,道地药材的种植不仅需要适宜的环境,更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

环境要求

  • 枸杞:以中宁为核心产区,得益于贺兰山脉和六盘山的地理环境,以及黄河冲积平原的肥沃土壤。
  • 当归:喜低温、长日照,适宜在海拔2600-2800米的高寒地区种植,需要年平均气温5.7-6摄氏度的小坡度黑土地。

科学管理

  • 基地建设:如岷县麻子川镇的劲牌九州天润种植基地,通过规范化管理确保药材品质。
  • 人工除草:如宁夏玺赞庄园枸杞有限公司,每年至少进行3次人工除草,每次聘请1000名村民。
  • 采摘技术:枸杞采摘需要掌握力度,避免损伤果实。
03

高山油茶种植的成功经验

胜利村的油茶种植经验表明,即使是贫瘠的石壳地,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也能变成“流油”的“油田”。

品种选择

从湖南、安徽、广西等地引进不同系列的油茶品种进行试种,最终选择最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

基地建设

  • 改良基础设施:修建5.7公里硬化道路,建设5口山坪塘,安装防护栏。
  • 科学管理:采用规范化种植技术,确保油茶的生长环境。

产业链建设

  • 建成7000余平方米的茶油加工厂,实现从种植到加工的一体化产业链。
  • 解决附近30余村民就业,实现年产值600余万元。
04

结语

高山地区虽然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但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完全可以发展出具有特色的种植业。无论是中药材还是油料作物,关键在于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并建立完整的产业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胜利村”在高山地区涌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