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张艳萍:30年临床经验教你告别烧心困扰
中医张艳萍:30年临床经验教你告别烧心困扰
“烧心”是许多人都曾经历过的不适感,尤其是在饭后或躺下时更为明显。这种症状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暗藏风险。今天,我们请来了拥有30余年临床经验的中医专家张艳萍主任医师,为大家详细讲解如何通过中医调理告别烧心的困扰。
专家简介:张艳萍主任医师
张艳萍,中西医结合专业主任医师,现任鞍山市铁西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她既是祖传中医,又熟知现代医学,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胃炎、胃溃疡等。张医生行医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胃镜、结肠镜操作及内镜下内科抢救消化道出血方面有深厚造诣。
中医辨证施治:从体质出发,精准治疗
张艳萍医生指出,治疗烧心的关键在于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她将患者分为偏热体质和偏寒体质两大类:
偏热体质
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胃酸过多、烧心、舌红等症状。张医生常用半夏泻心汤作为基础方剂,该方由半夏、黄连、黄芩、人参、大枣、甘草等组成,具有消痞散结、降逆止呕的功效。其中,黄连和黄芩清热泻火,人参和大枣健脾益气,甘草调和药性。对于伴有咽部不适的患者,张医生还会加入黛蛤散以清热凉血。
偏寒体质
偏寒体质的患者则表现为食欲不振、四肢发凉、腹泻便溏等症状。张医生常选用四君子汤作为基础方剂,该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健脾益气、温补脾阳的作用。白术和茯苓健脾化湿,人参补气,甘草调和诸药。对于脾胃虚寒较重的患者,张医生还会加入附子和干姜以增强温阳散寒的效果。
典型病例:35岁女性患者的治疗历程
张医生曾接诊过一位35岁的女性患者,该患者患有胃食管反流3年,主要症状为胃胀、烧心、胸痛,进食后嗳气,吃冷饮后咽喉不适,小便黄。经诊断为气滞气逆、胃中寒热错杂,热重寒轻。张医生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去掉了干姜,加入了黛蛤散清热凉血,同时配以黄连、黄芩清热消火,白术、茯苓健脾补气,陈皮理气和胃,泽泻利小便实大便。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最终不适症状完全消失。
日常调理:三分治七分养
除了药物治疗,张艳萍医生还特别强调日常调理的重要性。她建议患者:
- 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 适当进行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养生功法
- 多晒太阳,尤其是早晨的阳光,有助于阳气生发
- 可以尝试一些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艾灸、督脉灸等
张医生还推荐了一个简单的日常护胃方法:每天早晨起床后缓缓喝一杯温开水,这个简单的方法能有效暖胃护胃。
结语
中医治疗烧心,重在辨证施治和日常调理。张艳萍医生凭借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理念,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烧心的困扰。但需要提醒的是,具体用药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服药。同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是预防和治疗烧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