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90周年:红色文化如何带火当地经济?
遵义会议90周年:红色文化如何带火当地经济?
今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90年前,这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如今,遵义这座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城市,正以创新方式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红色旅游:从历史走向未来
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遵义会议会址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据统计,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已突破20亿人次,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元。在遵义,以遵义会议会址为核心的红色旅游景区,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为了提升游客体验,遵义不断创新红色旅游形式。例如,凤凰山的伟大转折剧场推出的沉浸式演出《伟大转折》,通过360度旋转舞台、真实水景等高科技手段,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这种创新的演绎方式,不仅丰富了红色文化的表达形式,也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红色文化与产业融合:从“输血”到“造血”
遵义的红色文化不仅体现在旅游上,更融入了当地产业发展中。在湄潭县,茶产业与红色文化相结合,传统“金叶子”跑上了新中式茶饮赛道。贵州逅唐茶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全国首创柚花绿茶,将红心蜜柚的鲜花与绿茶进行窨制,一经上市便供不应求。2024年,该公司已生产出成品茶3000吨,为当地解决就业150余人,辐射带动全国茶园20000余亩,惠及上千户茶农。
在新蒲新区的虾子镇,作为全国重要的辣椒集散交易中心,2023年交易量已达35万吨,交易额约70亿元。这里的辣椒很大一部分都销往了川渝地区。近年来,在辣椒加工方面,新蒲新区招引培育辣椒加工企业32家,其中就包括贵州省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全省唯一的辣椒科技小院,也在这家企业落地。
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在播州区枫香镇的苟坝村,红色文化正助力村级产业发展蒸蒸日上。近年来,苟坝村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如今的苟坝村,不仅保留了苟坝会议会址等红色景点,还发展起了特色民宿、农家乐等配套设施。村民通过参与旅游服务、销售土特产等方式,实现了增收致富。
游客眼中的遵义:红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遵义的红色旅游景点和当地美食深受游客好评。游客们不仅被《伟大转折》等红色剧目深深打动,也被捞沙巷等地道美食所吸引。这种将红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方式,让游客在感受历史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当下的美好生活。
遵义的实践证明,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创新表达方式、深化产业融合,遵义不仅让红色文化“活”了起来,也让当地经济“火”了起来。这种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力的模式,为其他革命老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