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夫利西单抗: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新选择
英夫利西单抗: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新选择
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领域的重大挑战。传统治疗方法如5-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虽能控制部分患者的症状,但对中重度UC的疗效有限。在此背景下,生物制剂的出现为UC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其中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作为首个获批用于UC治疗的生物制剂,其临床价值日益凸显。
英夫利西单抗的作用机制
英夫利西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发挥作用。TNF-α是UC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炎症介质,能够促进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英夫利西单抗通过与TNF-α结合,阻止其与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从而抑制炎症级联反应,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英夫利西单抗在UC治疗中的显著疗效。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110例中重度UC患者,其中55例接受英夫利西单抗治疗,55例接受维得利珠单抗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第14周和54周的临床应答率、临床缓解率、内镜应答率及内镜缓解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然而,在第30周时,英夫利西单抗组的内镜缓解率(23.5%)显著低于维得利珠单抗组(73.3%)。此外,英夫利西单抗组在维持治疗期间的失应答率(16.4%)高于维得利珠单抗组,提示可能存在更高的远期耐药率。
在安全性方面,英夫利西单抗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输液反应、感染风险增加等。一项研究显示,英夫利西单抗组和维得利珠单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9%和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由于英夫利西单抗通过抑制TNF-α发挥作用,理论上可能增加患者感染和恶性肿瘤的风险,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
使用指南与注意事项
根据相关指南,英夫利西单抗的推荐剂量为5 mg/kg,分别在第0、2、6周静脉输注,随后每8周维持治疗。在使用过程中,需定期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和内镜表现,以评估疗效和安全性。对于出现失应答或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英夫利西单抗的使用需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情严重程度、既往治疗反应、合并症等。对于传统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中重度UC患者,英夫利西单抗可作为重要的治疗选择。然而,其高昂的治疗费用和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也需在临床决策中予以充分考量。
与传统治疗的对比
与传统药物相比,英夫利西单抗具有以下优势:
作用机制更精准:传统药物如5-氨基水杨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较为广泛,而英夫利西单抗能够精准靶向TNF-α这一关键炎症介质,从而实现更有效的炎症控制。
长期疗效更佳:对于中重度UC患者,传统药物往往难以维持长期缓解,而英夫利西单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和内镜缓解率,降低手术切除结肠的风险。
个体化治疗:英夫利西单抗的使用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有助于实现更精准的治疗。
然而,英夫利西单抗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其高昂的治疗费用可能限制了部分患者的可及性,且长期使用可能增加感染和恶性肿瘤的风险。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失应答或产生抗药性抗体,影响治疗效果。
未来展望
随着对UC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生物制剂在UC治疗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英夫利西单抗作为首个获批用于UC治疗的生物制剂,其临床应用经验最为丰富。然而,其高昂的治疗费用和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仍需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充分考量。未来,随着更多新型生物制剂的研发和上市,UC的治疗选择将更加多样化,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