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杨村:富二代创业者的乡村振兴梦
沈杨村:富二代创业者的乡村振兴梦
上海外环以内,祁连山路大桥旁,一个曾经被称为“钢管之乡”的小村庄,如今却成为了都市人寻找诗和远方的热门目的地。这里就是宝山区顾村镇的沈杨村,一个通过产业转型和新业态布局,实现集体经济快速增长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从“钢管之乡”到都市后花园
2021年,沈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可支配收入为2868万元,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已经跃升至4037万元,增幅高达40%。这一显著变化的背后,是沈杨村从传统堆场向现代乡村综合体的华丽转身。
沈杨村的转型始于环境整治。村里整治了9条河道,栽种了65000余棵苗木,拆除了24000多平方米违章建筑。在改善环境的基础上,沈杨村开始布局新业态,打造乡村综合体。目前,村里已建成20多个新业态项目,包括高端婚宴中心、农场、体育公园、中医医院等,总建设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村集体投资超亿元。
富二代创业者的乡村梦
在沈杨村的转型过程中,两位富二代创业者的经历格外引人注目。
一位是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乡村规划师马云富。2024年,他将沈杨村一处闲置的农机仓库改造成了名为“云野花庐”的田园综合体。这个精致的小院四季成景,提供咖啡、简餐、烧烤和围炉煮茶等服务,并配套18亩开放认领的蔬菜田“畦园农场”。这一项目不仅为村集体带来每年每亩过万元的租金收入,还为村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另一位是“80后”青年程朗。他与搭档钟佳将沈杨村的老旧工厂和荒废码头改造成沈杨码头科创产业园。这个集人文艺术、体育休闲于一体的产业园,目前入驻率已超过90%。程朗表示,借助“好风景”吸引产业和消费人群集聚,再反哺乡村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成功背后的密码
沈杨村的成功并非偶然。村党支部书记朱燕军表示,离城市更近的乡村作为稀缺资源,能够以消费新业态聚集为依托,与城市消费者实现资源共享,最终使村民受益。
在沈杨村,新项目通常按照这样的流程推进:双方先达成投资建设和长期租赁的协议,再开展合作。如此一来,运营方“笃定”,村集体资产也稳定增值。例如,2023年启动运营的中医院项目,就是依据新的村庄规划图纸选址建设。该项目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主体由村集体在运营方缴纳保证金后负责出资建设;运营方在租赁后自主装修。
沈杨村模式的启示
沈杨村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将潜在优势转化为实际价值。这需要三个要素:一是科学规划,二是产业支撑,三是人才引领。沈杨村通过“陪伴式设计”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通过多元化新业态布局构建产业体系,通过引进和培育人才为发展注入活力。
如今的沈杨村,已经从一个依靠粗犷式地租经济的“钢管之乡”,转变为一个集商务、商业、餐饮、娱乐、农耕休闲于一体的都市后花园。这个距离城市很近的乡村,借助一个正在生长的新商业生态系统,正逐步实现城与乡的融合,创业新村民对新业态的发展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