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治疗新突破:介入治疗成功率高达95%
冠心病治疗新突破:介入治疗成功率高达95%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这种微创手术方式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原理、方法、优势以及最新研究进展。
什么是冠心病介入治疗?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疾病。介入治疗是一种在影像学引导下,通过导管等器械对病变血管进行治疗的微创手术方式。
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术:这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医生会通过手腕或大腿的动脉插入一根约2毫米的导管,到达心脏血管附近,并通过该导管注入造影剂,在X光下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
球囊扩张术:如果发现血管狭窄,医生会将球囊送到冠脉狭窄病变处,用压力泵加压使球囊膨胀,挤压狭窄的管腔,使管腔扩大、血流通畅。
支架植入术: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在球囊扩张后,医生会将支架送至血管病变处,撑开动脉血管,保持管腔通畅,改善心肌血流。最新的药物洗脱支架在裸金属支架表面涂上微量药物,可以进一步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介入治疗的优势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显著优势。一项针对严重周围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的研究显示,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高达95%。患者在治疗后不仅能增加步行距离,促进伤口愈合,超过80%的患者还能保留肢体功能。
与传统手术的比较
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介入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 创伤小:只需局部麻醉,通过小切口插入导管,避免了大切口和全身麻醉的风险。
- 恢复快: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无需长时间卧床。
- 并发症少:复 发率和死亡率较低,特别适合高危患者。
最新研究进展
近期,一项发表在《JACC:心血管介入治疗》上的研究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治疗顺序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在TAVR前90天内接受PCI的患者,其院内死亡率、30天死亡率、心源性死亡、中风、主要血管并发症、危及生命的出血事件、透析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等多种结局指标,都优于在同一住院期间同时进行两种手术的患者。
这一发现打破了传统的认知,为心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还发现,同时接受PCI和TAVR治疗的患者在30天和1年内也更有可能因心脏或非心脏原因再次入院。此外,三年后,同时接受两种治疗的患者死亡率和中风的综合发生率略高。
未来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将在冠心病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正在不断优化手术方式和治疗策略,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