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研究证实:含糖饮料与脱发风险显著相关
清华大学研究证实:含糖饮料与脱发风险显著相关
2023年,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关于含糖饮料与脱发关系的重要研究。这项研究调查了1000多名18~45岁的男性,发现过量饮用含糖饮料会显著增加男性雄激素源性脱发(雄脱)的风险。
研究数据显示,与不喝含糖饮料的人相比,每周饮用超过7次或总量超过3500毫升含糖饮料的男性,雄脱风险增加3倍以上。即使在排除年龄、体重、家族脱发史等其他相关因素后,频繁饮用含糖饮料仍会使雄脱风险增加1.78倍。
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了含糖饮料导致脱发的可能机制,发现了两条主要途径:
雄激素水平影响:甜食中的糖分摄入可能提高体内雄激素水平,而雄激素是导致雄激素源性脱发的关键因素。雄脱患者脱发区域(如头顶、前额)的5α还原酶和双氢睾酮(DHT)更活跃,该区域的DHT受体数量也更多。
情绪因素:研究发现饮用含糖饮料的人群短期幸福感增加,但长期焦虑等情绪障碍的发生率更高。而焦虑和压力也是导致脱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一发现对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男性群体具有重要警示意义。目前,雄脱已成为我国常见的脱发类型,男性患病率高达21.3%,相当于每5个男性中就有1位雄脱患者。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的患病率也达到6%,是肝硬化患病率的12倍。
面对这一风险,专家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减少含糖饮料摄入:尽量避免频繁饮用含糖饮料,选择更健康的饮品替代。
均衡膳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维持头皮健康。
适度运动: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身体代谢和激素平衡。
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压力和焦虑。
对于已经出现脱发问题的人群,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寻求专业治疗。目前,针对雄脱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植发手术等。
药物治疗方面,非那雄胺和米诺地尔是常用的治疗药物。非那雄胺能阻止DHT的生成,适用于男性患者;米诺地尔则通过促进毛囊增殖,适用于男女患者。物理治疗包括梅花针、微针治疗和光疗等。如果毛囊完全坏死,可以考虑植发手术。
总之,清华大学的这项研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含糖饮料虽能带来短暂的快乐,但长期饮用可能会付出“秃头”的代价。为了保持一头浓密的头发,建议大家适量饮用含糖饮料,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