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降压药的正确用法,你get了吗?
长效降压药的正确用法,你get了吗?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已经成为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长效降压药是控制全天血压及晨峰血压的重要手段。正确使用这些药物不仅能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什么是长效降压药?
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根据作用时间长短可分为三类:短效、中效和长效。其中,长效降压药因其独特的药理特性,在高血压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短效降压药:一般在服药后15分钟左右起效,持续时间5~8小时,一天需要服药3次。这类药物降压作用快但持续时间短,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中效降压药:起效时间在30分钟左右,药效可持续10~12小时,一天服用2次。相比短效药物,中效降压药的血压控制更稳定,但仍然需要每天多次服药。
长效降压药:服药后0.5~1小时起效,药效持续的时间较长,一般一天服用1次即可。这类药物能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减少血压波动,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常见的长效降压药包括: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氯沙坦、缬沙坦等
- 钙通道阻滞剂(CCB),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
如何正确使用长效降压药?
1. 服用时间
正常健康人的血压变化大多呈“两峰一谷”:晨起后血压会不断上升,峰值出现在早上610点,之后逐步降低;到下午46时再逐步上升,出现另一个次高峰;晚上睡眠状态下血压又会再次下降,凌晨2~4点最低。
因此,长效降压药建议在晨起后服用,这样可以让药物在药效最强的时间段和血压最高的时间段重叠,达到最佳降压效果。
2. 餐前还是餐后?
不同类型的长效降压药对饮食的要求不同: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这类药物受食物影响较小,餐前餐后服用均可。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如氯沙坦、缬沙坦等,服药时间与进食无关,餐前餐后均可。
钙通道阻滞剂(CCB):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大多数不受饮食影响,但西尼地平建议餐后服用,以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
3. 漏服怎么办?
如果漏服长效降压药,应及时补服,但不要重复用药。如果发现漏服时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可以跳过本次,按原计划服用下一次药物。
4.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并定期监测血压和肝肾功能。
孕妇:大多数降压药在孕期使用都需谨慎,特别是ACEI和ARB类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肾功能不全患者:部分降压药如ACEI和ARB类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需要调整剂量或慎用。
最新指南怎么说?
2024年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强调,高血压治疗应基于分级、分期和分型的原则进行。指南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不建议使用水银血压计。同时,指南强调诊室血压、家庭血压和动态血压的综合评估,以更准确地监测血压控制情况。
指南还指出,降压药物治疗的获益主要在中危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和高危及以上的正常高值血压者中得到证实。对于血压水平140159/9099 mmHg的心血管低危高血压患者,可先采取4~12周的生活方式改善策略,如仍不达标则应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总结
正确使用长效降压药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患者应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按时按量服药,避免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同时,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只有坚持规范用药,才能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