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最经典的一首六言绝句,短短24字,千年来从未被超越
王维最经典的一首六言绝句,短短24字,千年来从未被超越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五言、七言诗最为常见,而六言诗则相对较少,也更难写。唐代诗人王维的《田园乐七首》被誉为六言诗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第四首更是千年来难以超越的佳作。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日田园美景,更展现了王维独特的艺术魅力。
《田园乐七首·其四》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博学多艺,诗画俱佳。他虽然在朝为官,却始终希望归隐田园,徜徉山水。王维在长安城南面的蓝田,购置了辋川别业,经常乘船往来,弹琴赋诗,与好友裴迪等一起寻觅山水之乐。
这首很别致的六言诗,就是王维悠游辋川时期的作品。
诗歌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春日山庄美景,吐露出作者向往山林的隐逸情怀。
粉红的桃花含着昨夜的雨滴,碧绿的柳条带着春天的晨雾。
花瓣被雨打落在地上,仆人还没有清扫;黄莺已经开始啼叫,而“山客”(即隐居人,王维自称)还没有起来。
此诗一句一景,又景景勾连,浑然一片。
“红”、“绿”两种纯色相对而出,设墨亮丽清澈,鲜艳夺目。
每读一句,仿佛都可见到春日田园的一种胜景,而诗人正在此中闲适静观。
全篇六言四句,两组工对,音调和谐,虽平仄偶有不整,但后世仍奉此为六言绝句的佳作。
其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一句,成为古代诗歌描摹春景的千古名句。
有些朋友可能第一次接触六言诗,这实在是因为其数量太少,而精品又少之又少的缘故。
六言诗的最大局限,是很难做到含蓄。其次,“2-2-2”的节奏也缺乏变化。
但是六言诗也有长处,第一,是适合双字词的并列。
比如,唐代女诗人李冶的《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诗中的“至”和“至”间两字一反复,与六言诗两字一顿的节奏非常“合拍”。
第二个长处,是非常适合白描。
用白描的手法,可以发挥双字词各自为战的优势。
为了说明这一点,试着将王维的这首六言诗改成七言,大家自可以判断优劣:
桃红万朵含宿雨,柳绿千条带朝烟。
花落满地人未扫,莺啼一声人犹眠。
不难发现,“桃红”、“柳绿”、“花落”、“莺啼”后加入任何两个字,都会对前两字形成修辞。如此一来,读者的想象空间就少了一块。
反观原诗,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后,“桃红”的面积,“宿雨”的多少,“柳绿”的位置、“朝烟”的浓淡、“花落”的程度、“莺啼”的效果,作者都没交代,反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第三个长处,是适合发挥虚字的作用。
首先,从这首诗的架构来考虑,“复”是“起”、“更”是“承”、“未”是“转”、“犹”是“合”,
全诗巧妙地利用了四个虚字,使得全诗“看上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
其次,从内容来考虑,第三句“花落家僮未扫”,如果没有“未”字,则只见花瓣落而不止,家童劳而不休,失了闲情;
第四句“莺啼山客犹眠”,如果没有“犹”字,则不能突显山客沉睡之酣,失了真率。
值得一提的是,近代作家顾随先生曾将王维的六言诗改为五言:
“桃红含宿雨,柳绿带朝烟。
花落家童扫,鸟鸣山客眠。”(《驼庵诗话》)
他认为五言比六言要好。
其实,六言诗句还是别有一种风情的,读来常有悠然闲远、清丽可喜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