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这种“痘”千万别挤!严重可引起全身感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这种“痘”千万别挤!严重可引起全身感染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10A08AWB00

一觉醒来,发现脸上长了一个“大痘”,又肿又红,碰一下又疼得要命,注意啦!这可能是“火疖子”!

“火疖子”就是“痘痘”?为什么会长“火疖子”?是因为上火吗?

多条关于“火疖子”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众多网友关注。

疖与痘痘的区别

不少人认为这是“上火”所致,实际上高温、多汗、熬夜等都可能导致疖子的出现。

“火疖子”医学名称是 “疖”(jiē),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之所以在前面加个“火”字,主要还是跟它的特点有关:一是,它满身通红、肿胀,摸起来发热、有触痛感;二是,它多发生在炎炎夏季,所以人们常常叫它“火疖子”。

疖好发在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面部、颈背部、腋部、臀部等。一般是单独发作,当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称之为“疖病”。有时,多个疖可互相融合,形成“痈”(yōng)。

痘痘,又称痤疮。多发于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位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皮肤病,致病菌主要为痤疮丙酸杆菌。一般情况下,主要症状是长出的丘疹,丘疱疹。

反复长“疖”,提示免疫力低下

疖的生长进展主要有以下过程:

  1. 最初表现为局部冒出红肿痛的小疙瘩,以后逐渐肿大(内有脓液),呈锥形隆起;
  2. 几天后,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而变软,出现黄白色小脓栓,红肿痛范围扩大;
  3. 过数天,脓栓脱落,排出脓液,炎症便逐渐消失而愈,痛感会在排脓后减轻,但完全痊愈还需要一段时间。

还有一种情况是皮肤反复出现多个疖,医学上称作“疖病”。这常常提示患者免疫力明显下降,也可能预示着身体有其他严重、但尚未被发现的问题,如糖尿病、肿瘤、艾滋病感染等。

疖的预防重点在于勤洗澡、勤换内衣、及时治疗瘙痒性皮肤病,避免表皮损伤、油腻、甜食、劳累等,长疖子期间也尽量避免游泳。

“疖子”为什么不能随便挤?

一般情况下,疖不会引起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如果其出现在血液丰富的部位,或正值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可能会引起畏寒、发热、头痛等不适。

面部特别是“危险三角区”的上唇周围和鼻部疖,如被挤压或挑破,易引起颅内感染,出现眼部及周围组织进行性红肿和硬结,有疼痛和压痛,或有头痛、寒战、高热甚至昏迷等,有较高的死亡率。

疖可用热敷或物理疗法(透热、红外线或超短波)治疗,也可外敷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已有脓头时,可在其顶部点涂石炭酸。

对未成熟的疖,不应挤压,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普通疖肿一般一周左右就能自愈,较小的脓肿会自行破溃,排脓后炎症消退,没破时也可以温热湿敷。

如果患处较深,有时需要外科手术介入。对已经软化化脓的皮肤大脓肿,需要切开引流,并做脓液细菌培养,一般不建议针吸穿刺脓肿。

需要提醒的是,触碰疖肿后务必洗手,否则可能通过接触传染给他人。

如何治疗“火疖子”?

1. 局部治疗

热敷

早期未化脓时可采用热敷的方法辅助治疗,用温水浸湿干净毛巾敷在疖的表面,毛巾变凉后再用温水浸湿继续敷。三四小时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有条件的话用无灭菌纱布和生理盐水替代毛巾和温水。

外用药物

可以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等。

2. 全身治疗

口服抗生素

对于较大或多发的疖,或有全身症状的患者,可口服耐酶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

手术治疗

如疖的红肿范围扩大,摸起来有波动感,可能需要切开引流,帮助排出脓液,加速愈合。

3. 常见治疗误区⚠️

自行挤压脓肿

当疖变软或者出现脓点时很多人会尝试自行挤压,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感染扩散,形成更严重的感染。

特别是位于鼻周及上唇"危险三角区",因有丰富的淋巴管及血管网,且和颅内血管相通,易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甚至脑脓肿等,切忌自行挤压,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局部清洁并寻求医生帮助。

自行使用激素类软膏

激素类软膏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应用非常广泛,比如皮炎平、地奈德、艾洛松等,很多人家中常备有这一类软膏,不管出现什么皮疹,先拿家里的软膏用几次试试。

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激素类药物会抑制皮肤免疫功能,导致加重感染。

盲目使用抗生素

也有少数人明白疖是细菌感染,担心感染扩散,发现有疖就口服抗生素,这种方法也不可取,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增加治疗难度。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疖通常不严重,早期可以自行热敷或外用药物处理,如果自行外用药物治疗后没有好转或出现以下表现的,应就诊:

  1. 疖的疼痛剧烈或加重。
  2. 好转后复发。
  3. 疖位于面部或脊柱区域。
  4. 伴有发热。

如何预防?

  1. 保持皮肤清洁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出汗量大后应及时洗澡。

  1. 避免皮肤受损

避免皮肤受损,如刮伤、擦伤等。如果皮肤出现破损,应及时清洗和消毒。如有瘙痒性的皮肤病,及时治疗。

  1. 穿合适的衣物

夏季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紧身衣物对皮肤的摩擦和压迫。

  1. 控制基础疾病

反复发作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基础疾病或诱因,并给予相应治疗。

总之,疖是很常见的皮肤病,通常不严重,但处理不当也可能会导致更广泛的感染,早期肿痛不明显时可以热敷或外用抗生素软膏治疗,如果效果不明显或有发热等症状应及时找医生咨询或就诊,反复发作的疖病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