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B区L街:社区康复助力精神疾病患者重获新生
广州B区L街:社区康复助力精神疾病患者重获新生
在广州市B区L街,一场关于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的暖心故事正在上演。这里,是广州市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工作的缩影,也是国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政策的生动实践。
政策引领,构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2009年,我国正式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公共卫生体系。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率先探索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新模式。近年来,广东省医保局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取消精神分裂症等6种严重精神障碍的门诊特定病种报销起付线,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参照住院标准执行,有效保障了精神障碍患者的基本用药需求。
专业支撑,打造全方位康复服务体系
在L街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由白云精康医院专业团队提供的全方位康复服务正在改变患者的生活。该中心以“精神科、心理科、康复科”三科联动的模式,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心理支持、生活技能训练等多元化服务。
在药物治疗方面,中心引入了长效针剂这一创新治疗手段。长效针剂具有用药间隔长、复发风险低等特点,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目前,广州市已有41945名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长效针剂,其中L街社区就有数十名患者从中受益。
在心理支持方面,中心创新性地推出了“同伴支持”项目。该项目通过已康复患者的现身说法,为在治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康复指导。正如一位参与项目的患者所说:“我们有自己的康复经历,来陪伴他们,更有说服力。”
案例见证,康复服务带来生活新希望
K女士是L街社区康复服务的受益者之一。几年前,她被诊断出患有精神分裂症,生活一度陷入低谷。在社区康复团队的精心照料下,她不仅得到了规范的药物治疗,还积极参与各类社区活动,逐渐恢复了社交能力和生活信心。
“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K女士感慨道,“更重要的是,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社会影响,构建和谐包容社会环境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开展,不仅改变了患者的生活,也悄然改变着整个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态度。通过持续的科普宣传和社区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精神疾病可防、可控、可治,并不可怕。
“我们希望公众知道精神疾病可防、可控、可治,并不可怕。我们应该积极预防干预,减少偏见歧视,提升全社会的心理健康素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社区精神科主任医师苏敬华的话,道出了这项工作的深远意义。
在L街,一个个像K女士这样的康复故事正在上演。它们不仅见证了个体的重生,更折射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在精神卫生事业上的不懈努力。随着社区康复服务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精神障碍患者将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