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家庭幸福的秘密在于懂得投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家庭幸福的秘密在于懂得投降

引用
澎湃
7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732065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01A06WL300
3.
https://www.sohu.com/a/824337291_121798711
4.
https://www.mf-china.com.cn/articles/146z3ncfwi5v0s8v
5.
http://www.inkken.com/tags/%E6%B4%9E%E8%A7%81
6.
https://china.usembassy-china.org.cn/zh/remarks-by-president-biden-in-commencement-address-to-the-united-states-military-academy-at-west-point/
7.
https://www.juguandian.com/learn/?/lias/schema-therapy-a-practitioners-guide/mindmap

“你要折磨我到什么时候,你什么时候死?”
今年大年三十,网友@黎慕云因为受不了家人吵架而公开诉苦。
事情的起因是一个踩脚垫。三十那天,她的母亲突然觉得门口踩脚垫脏了,让她去洗一下。但垫子10天前刚洗过,她觉得没必要这么快再洗一次,然后父亲直接拿出一百块钱,让母亲去楼下买个新的。母亲不同意,就亲自去洗,但因为身体不好,洗一会儿就累得大口喘气,然后一边抱怨自己命苦,一边骂女儿和丈夫没良心。但在她和父亲看来,母亲根本是自作自受,还折腾全家。
这种吵架的日常,从腊月一直吵到正月十五。起因包括:年前大扫除请不请家政,正月剩饭剩菜怎么处理等等等,每次吵架的结局都是以父母两人互相咒骂收场,弄得@黎慕云心烦又心累。
博主@欢乐星球计划在过年期间吵得更凶,在其讲述的#我直接把家庭群给掀了#的故事里,她直接跟亲戚决裂了。
元宵节当天,她给外婆精心准备的礼物被舅妈私自打包带走,而且就当着她的面。这些年她舅妈一直把外婆家的东西当自己的,大家有意见却都不说。这一次她无法忍受,于是在家庭群里把舅妈狠狠骂了一顿,然后退了群,决定跟舅妈一家断绝关系。
这个春节,类似以上两个网友的遭遇发生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大年初二,#过年 吵架#的话题就上了热搜,浏览量达到2.5亿,大批人吐槽过年和家人相处时鸡飞狗跳,整个春节都过不安稳。
一个名为“过年你家吵架了吗?”的调查结果显示,62%的人过年都和家人吵过架,从家务活到催婚,从串亲戚到家庭群,从父母子女到新婚夫妻,中国家庭在过年吵得叫一个火热,这不禁让人思考:
中国家庭为什么这么爱吵架?
#01

爱吵架家庭的共性

前不久,《人物》做了一个读者问卷征集,名为“这个春节,你经历了过年吵架吗”?
在超过26万字的1000多份来信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中国家庭吵架的大致全貌。
引起吵架的原因各种各样,但基本围绕着几个问题:“吃饭”、“习俗”、“钱”,还有“催婚”。
年夜饭做哪几样,鱼是清蒸还是红烧,盐该多放还是少放,剩菜剩饭要不要扔,都是导火索。就连贴个对联也会引起矛盾,包括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上联应该贴左边还是右边,门神是脸朝内还是朝外。
夫妻过年回家是吵架的重灾区:回谁家,到家之后要不要完全遵循当地风俗,吵得更是没完没了。
最让年轻人头疼的是催婚。父母从子女一进家门就开始聊找对象的事情,天天聊,每顿吃饭也聊,开口闭口就是和你一样大的发小“孩子都上小学了”,不管你在外面混得多好,只要不结婚就是失败。还有父母大年初一没过完,就马不停蹄地给子女介绍相亲对象了。
吵架的严重程度也不一样。
有的虽是小吵小闹,但能持续一整天;有的见一面就当场掀了桌子,决定从此不相来往;有人受不了家人,大年初三就买票回去工作,还有的因吵架气到昏厥,大过年的进了急诊室。
但别以为只有年轻人一肚子苦水,在《人物》征集的来信里,有一半人年龄超过了30岁,甚至还有50、60岁的人,他们的笔下,痛苦、绝望、崩溃、窒息等词汇,出现频率也非常之高。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在这些吵架的家庭中,看到一些共性:
霸道的父亲、委屈的母亲、还有重男轻女观念下被嫌弃的姐姐和被偏爱的弟弟,以及问各种奇怪问题的亲戚······
以那些过年劳累却不被看见的母亲为例,前段时间,网上有个话题叫“已婚男人为什么喜欢回老家过年”,点赞最高的评论,是说男人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家人的付出。
女人在厨房忙前忙后,男人却悠然自得地喝酒打牌耍酒疯,大概是最真实的过年图景。
2月9日过年期间,一位安徽女子就上了新闻,洗不完的菜,切不完的肉,却只有她一个人在厨房忙碌。突然的崩溃,让她一怒之下把鱼摔在地上,她委屈地控诉:“一大家子人吃饭,为什么年年都是我一个人做?”
B站博主@渡劫的溪发了一个视频,说她家妈妈和姥姥都不喜欢过年。视频里,姥姥吐槽活儿没完没了,光饭碗都顾不上刷:“咱家过年饭碗就得20来个,谁帮我呀?”
这位博主只有1千多粉丝,但这个视频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将近10万的浏览,获得3000多人点赞。
事实上,过年吵架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平时交流很少的家人,被频繁地强行拉到一个饭桌上,难免会让过年成为家庭争吵集中爆发的时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的根源,恐怕还是藏在过年之外那些很难调和的日常里。
#02
为什么中国家庭

如此热衷吵架?

热搜留言里,有这样一条评论:“看留言的年龄,二十出头到五十多岁都有,算来也几辈人,遇到的情况还有类似,这是没有进步吗?”
也许有一种解释是,夫妻、兄弟姐妹、婆媳之间的争吵,本质上都是各自家庭矛盾的一种传递。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做“家庭代际创伤”,意思是在家庭中一代代传递下去的心理创伤,在遇到问题时,下一代好像会自动复制上一代的行为模式”。
最近华人作家圈有件事,是70后女作家李翊云19岁的小儿子去世了。这件事的轰动之处在于,7年前他16岁的大儿子也自杀了。
悲痛之余,人们开始寻找李翊云的家庭可能存在的问题。原来李翊云自己就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从小活在母亲的控制和否定中。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后,她曾先后两次自杀,虽然被抢救回来,但她身上长期的负面情绪,早已给两个孩子留下巨大的心理创伤。很多人觉得,潜移默化中李翊云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将痛苦传递给了儿子。
因此,中国家庭的矛盾,归根究底,可能也要追溯到代际关系的冲突。
在代际关系上,中国和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人们常常用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的古希腊神话,来作为西方人代际关系的隐喻。
俄狄浦斯王出生之前,就有人对他父王预言说,此儿长大后会弑父娶母。这导致俄狄浦斯王刚生下来就被父亲丢在荒野。谁知道他被人捡到,顽强活了下来,长大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果真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
多年来,这个故事都用来支撑西方“断裂”的代际关系,即——
每一代人要与上一代完成切割,来保证自己不受上一代牵扯。
就像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18岁左右的孩子,普遍都会选择和父母分开生活。
所以西方人常常给人的印象就是亲情观念淡泊。
但正如知乎上一位在美国呆了5年的网友所说,这可能是个误会:
“其实一点也不淡薄。反之,国外对于 ‘家庭时间(family time)’ 是相当注重的。像感恩节、圣诞节这种家人团聚的节日,他们认为理应和家人一起过才行,而不是像国内什么节日都过成情人节。”
这看似矛盾,其实并不难理解,那就是西方人跟家人在一起更多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当成一种义务,她们不会觉得“欠”彼此什么。
在西方,你能看到这样的情景:
小夫妻周末出去玩,想让婆婆帮忙照顾两天孩子,婆婆会因为事先有约而拒绝,妻子也不会因此记恨婆婆。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也会有婆媳矛盾,但几乎不会影响到小两口的婚姻。这背后是出于对“个体”的基本尊重,要换在中国,婆媳之间的梁子,大概率会就此结下了。
和西方强调“断裂”的代际文化不同,中国的代际文化强调“和合”。
用历史学家孙隆基的话讲,“和合”就像烹饪时的各种调料,深度融合不分彼此,正是这种观念,造成了许多中国家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