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长庚医院:DRG改革如何优化临床路径?
清华长庚医院:DRG改革如何优化临床路径?
2023年8月,在第十八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凭借《基于CHS-DRG重点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体系建设实践》项目,荣获“2023公立医院质量管理金鼎奖”,成为全国仅有的五家获奖医院之一。这一荣誉的背后,是清华长庚医院在DRG支付改革中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
改革背景与目标
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改革是国家医保局推进的重要医改举措,旨在通过打包付费的方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对于医院而言,DRG付费意味着需要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优化诊疗流程,控制成本。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将DRG改革作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自2021年北京医保CHS-DRG分组试运行以来,医院就着手构建适应新支付体系的临床路径管理体系。
创新性实践措施
医院创新性地建立了“六人工作小组”模式,由科主任、经营助理、临床路径负责医师、医保管理员、病案编码员和临床药师组成,负责具体病种的临床路径优化工作。这一模式确保了临床、管理、药学等多学科的紧密协作,为改革的落地执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在具体实施层面,医院针对99项重点病种,精心构建并持续优化临床路径。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的定期审视与动态调整,实现费用与病例管理的双重优化。同时,医院还建立了配套的激励方案和过程监管制度,确保改革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改革成效
通过DRG改革,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在医疗质量和运营效率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提升。医院不仅成功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还通过优化诊疗流程,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在2023年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的CMI值(病例组合指数,反映医院收治病例的技术难度)显著提升,体现了医院在救治疑难危重症患者能力上的增强。
经验总结与启示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在DRG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医院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其核心在于:
顶层规划设计:医院管理层对DRG改革进行了系统规划,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多学科协作:通过“六人工作小组”模式,实现了临床、管理、药学等多学科的协同作战。
持续优化改进:医院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优化临床路径。
激励与监管并重:通过配套的激励方案和监管制度,确保改革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实践证明,DRG付费改革不仅是医保支付方式的改变,更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通过科学管理,医院可以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医保、医院、患者三方共赢的局面。